主演:加藤晴彦/麻生久美子/小雪/武田真治/哀川翔/水桥研二/风吹淳/役所aaa
导演:黑泽清
语言:日语
地区:日本
编剧:黑泽清
类型:惊悚/恐怖
上映时间:2001-02-03(日本)
别名:Kairo/Pulse/TheCircuit
用户标签:日本,恐怖,黑泽清,日本电影,惊悚,2001,麻生久美子,恐怖片
片长:118分钟
imdb编号:tt0286751
在花店工作的美智(麻生久美子饰)为了拿一份名单去拜访同事,本来还一脸平静的同事却在转瞬间上吊自杀,更为可怕的是其他同事在磁盘里发现了可怕的东西。随后美智的同事自杀、公司的老板失踪,紧接着友人、家人一个接一个地消失了。另一边,大学生亮介(加藤晴彦饰)第一次接触互联网,莫名其妙地被链接到一个“你是否想遇见幽灵”的网站,又是困惑又是害怕的他就向读计算机的女生春江(小雪饰)求助。美智和亮介就发现身边的人正在慢慢的消失或者死去,只留下一摊黑影。网路上的诡异给城市带来了异常变化,喊着“救命”的声音四处出现。
最后,美智和亮介偶然相遇时,东京几乎成为了一个无人的死寂之,他们开始逃离……
回路电影网友评论:
人人生如孤岛,独自生存独自死去,慢慢的在孤独中模糊了生死的界限,活成墙上一团阴惨惨的污渍,死是风中消散的灰烬。若穷尽孤独一生期冀身后的救赎,则所有恐怖皆源于此。必要认定虚无是唯一的归宿,抑或能与陌路人得到殊途同归的慰藉。想法多且有趣(还要涉及互联网对个人实际上的封闭),视听语言更是无可挑剔的贴合,然而黑泽清只能做到传达感受(打乱节奏“故弄玄虚”的风格化)而不擅长输出观点,越是努力想理清条理,想通过文案提升高度,却只是露怯了。所以这才是不适合认真琢磨的“艺术片”,当然这是在它本身确实是很优秀的电影的前提下。我对恐怖程度的接受上限又一次被刷新~这种天气半裸着看得大汗淋漓。还有,果真是流水的文艺作品,铁打的存在主义。。。披着恐怖片外衣的哲学故事,关于逃离死亡和孤独的末日寓言。人和“幽灵”通过“回路”和密室建立起来某种联系,人又不可避免地被吞噬。“红胶带房间”成为一种不可控的社会性传染病,一旦启动就无法停止。帮助他人要拿出很大的勇气,但即使那样或许也只能使事态恶化。网络也好电话也好,人与人之间建立的联系永远有一层无可打破的壁障,谁也不能理解谁,谁也无法拯救谁,永恒的孤独。影片结尾虽然与启示录式故事相似,但剔除了宗教性和宿命论的成分,更能见于其中的是社会性和科学性的主张,《救赎》也好《超凡神树》也好,黑泽清的电影一向如此,但与之相对的,他的电影中却又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对科学性和社会性的反驳,这种矛盾带来的风格化十分有意思。无论活着还是死去,孤独令我们无处可逃。所以甚至可以选择后者,消解吧。了结吧。孤独笼罩下犹如将死之人犹如鬼魂,何必待在黑暗里,给自己一个机会,走出去吧。直面孤独,直面死亡,我还有希望,尽管渺茫易逝,不是吗?其实鬼魂一点都不可怕,如果你曾经独自一人。(鬼魂的存在就是为了吓人吗?这么低端和无聊,真是虚度鬼生了。人见了鬼魂为什么只想着逃离呢?为什么不试着了解呢?为什么不能坐下来好好谈谈呢?由此不如舍弃恐怖片这个类型吧。讲真,除了鬼脸,音效,节奏,恐怖片就没别的可拍了吗,更何况故事永远都是最主要的。-前半部分所想)这才是真正的恐怖片-人的末世。我曾大白天出了一身冷汗。所以明白最恐怖者,不过人心。或许黑泽清根本无意于制造真正的恐怖,他的恐怖是一种黑色的浪漫,是一种软化的恐惧,甚至是有恐惧洁癖的,纯净到看不到任何血腥,更多地是聚焦于人根本不曾留意的某些瞬间,在这些时刻人陷入对周遭的不解,衍生出来的精神失真状态,而他构造这个自成一体的恐怖世界的手段则是在东方化的魂灵母题的基础上融入西方化的心理侧写,他的都市塑造成了颓废的、朦胧的、黑暗的、废墟式的冷建筑群,极低的能见度加剧了阴冷感,一切就显得深不可测。恩,跟陈果一样,97年是一个分水岭,97时,黑泽清42岁,中年,有戛纳加持,放弃中年男子为主角的片子,开始拍年轻人和年轻人的生活,这部的结尾镜头经常用人脸,多次强行硬推女主一脸惊愕的特写,甚至不惜剪断他的室内调度绝佳的长镜头,跳楼的镜头怎么拍的?有解吗?导演对女主的指导不算成功,男主毫无存在感,除了开头船上的镜头惊艳,氛围,取景,所有剧本和演员之外的东西都还在之外,就没有什么能看的了。前后部调性不太统一,方向感模糊,如果从文本的填充性考虑也大体说的通。电影无一处硬光,极低照度漫射光和背光混沌了空间景深,镜头运动和风起帘动都有一种极为搭调的悬浮感。这种增添场景密度的手法非常适合能量重叠的故事,暮色四合中推拉镜头以时间延展参与恐怖情愫。相对情绪的包围感,电影主题明灭不定,如前所述,观感取决于观者认知的干预程度,注定是属于你一个人的电影。文本过于丰富以至超脱恐怖片范畴,我更愿意将其解读为“世界上仅存的两名理想主义者携手对抗孤独和虚无”的存在主义童话。死亡具象幽灵称“我并非虚幻”,在触到其实体的一刹永恒回路已被开启,而她怀拥最后的朋友行将消湮的身体登上诺亚舟,“我很快乐”。无可救药的黑泽清式末世浪漫。特意让役所广司演一个看似无足轻重实为互文的角色以贯连前作叙事语境真是太心机的选角。看哭了,人鬼之间的状态完全是穷形尽相的重度抑郁,麻生久美子把见过鬼的朋友带回家照顾,边给她做饭边背对她说话,直到一回头发现她已经印在墙上成了一个黑影,然后风一吹什么也不剩下,那一幕简直像锤子砸头……同时又觉得组织方式还是太象征化,但活到最后的恰好是始终拒绝被纳入这套象征系统的两个人,或许可以理解为有意识的自反,只是态度依然悲观?如果仅从影片看,它的恐怖氛围无疑是杰出的,是一点点渗透进你的呼吸的。黑泽清选择用恐怖片的外壳完成了他的寓言。关于网络,关于人与鬼魂的距离,关于人与人的联系与隔阂。看到后半段竟悲从中来,快要被极端的影像逼疯,结尾更是一种末世的悲凉感。看过的最具人文关怀的恐怖片,或许它已经不是恐怖片了。“太接近就会死亡,太远又会走近。”自杀,独居,暗黑,毁灭,诡异的境界。寻找温暖,是一种徒劳无功,只有死亡,才是永生。或许,可以逃离,乘坐一艘船,在茫茫的大海行驶,纵使一个人,也没有关系。这是都市年轻人的群像刻画,虽然涉及恐怖元素,但更多的是对于年轻人灵魂无依的探讨,他们要么像鬼一样活着,要么走向自我毁灭。这何尝不是都市文明的一种悲哀。静观的恐惧比猛烈的冲击可怕得多了。现代媒介没有使世界成为地球村,而是再次被划分为部落——以个人为单位的部落。电视使人失去头脑,网络使人自我囚禁为幽灵,人类精神上不再群居时,毁灭也开始了,到无可奈何的是只要无解于感情的人,终究逃不开毁灭。末日感和宿命感营造满分,第三者视点常常吓到人。这个低分太可惜了。女鬼慢慢往前逼近的那一段看哭了……不是吓哭,是完完全全进入到那种绝望无助又压抑的状态。黑泽清对于实体空间与镜头运动的掌握能力太强了,光凭镜头的运动就可以把恐怖氛围推至巅峰。影片末段的末世氛围让我感觉下一秒就会响起GY!BE。回路就是无处可逃的孤独。看完这部我想给所有恐怖片降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