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 名 将来的事/爱情未来(台)/bbb
◎片 名 L'avenir
◎年 代 2016
◎国 家 法国
◎类 别 剧情
◎语 言 法语
◎字 幕 中文字幕
◎上映日期 2016-01-22(圣丹斯电影节)/2016-06-24(美国)
◎豆瓣评分 8.0/10from794users
◎IMDb评分 7.1/10from1525users
◎文件格式 x264+ACC
◎视频尺寸 1280x720
◎文件大小 1102MB
◎片 长 102分钟
◎导 演 米娅·汉森-洛夫MiaHansen-Løve
◎主 演 伊莎贝尔·于佩尔IsabelleHuppert
安德烈·马尔孔AndréMarcon
罗曼·科兰卡RomanKolinka
爱迪丝·斯考博EdithScob
伊莉斯·洛蒙EliseLhomeau
◎简 介
讲述一位人到中年的女教授的生活发生巨变,丈夫恋上小三并离她而去,她苦心经营的生活分奔离析,最终她与曾经的学生,一位激进的者擦出了火花。
◎影片截图
将来的事电影网友评论:
四星半,虽然视角是不能以“老”定义的女性随时间的生活变迁,但真正重心更像是哲学论题。一个最大感触是海外世界的基本政治哲学教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激进左派被斯大林打脸后到今天,民主危机年年都被提到,女主对于学运“退休”改革的冷漠、被法比昂不小心的批评,其实都是现实,精英们把政治哲学研究得过于精细,却始终未有向前的推动并又一天天与底层民意隔绝,“意志与表象”不见了。但女主投身的教育的确也是正确的,希望在未来,哪怕这层希望可能只是未满足的自我满足。“潘多拉”这个磨合交到了年轻人手中,他们至少给了形式创新(网络、书模),哲学不是中产阶级的高级红酒,是每个人的。但电影最后讲一串哲思落在了普通的生活、时间,一下子令人真实感伤,哲学很好也很重要,可也只是人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很好的一部电影。每个房间都美,在展示生活美学上能达到小确幸电影的高度,但始终涌动着斗争的激流就难以走向日式美学执着导致的虚伪卖弄。譬如女儿直接让出轨的父亲摊牌,女主大怒之下的第一反应是“我还以为你会爱我一辈子”。相对于人到中年的女教师设置了一个积极结社写书的男学生镜像。最后一次见面把黑猫潘多拉留给学生,午夜晕眩恳谈却又虚晃一枪,下个镜头已是车站再会。男学生驾车返回有个很长的近景镜头伴随着deeppeace心事重重,此处的节奏始终有点摸不着头脑,是从此再会还是接过红缨枪?细想之下实则矛盾重重但就是有办法完全去戏剧性而仍然触摸到跳动的脉搏,只是不说,只借大段引述谈自由。对于人性如此理智而暴烈真是民族个性,那就怎样也不会走向英美系奥斯卡式的辉煌戏剧。精神世界富足的女主,就算遭遇所爱之人背叛,儿女的离开以及母亲的过世,也能保持独立,自由,起码表面上波澜不惊。家庭并不是她的全部,有思想,有书籍,有音乐,与年轻人交流思想。爱情又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只不过偶尔也会落泪,也会和黑猫相依偎。爱情也好,婚姻也好,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大部分人的人生都会走的一段旅程,与其为恋爱而恋爱,倒不如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看的通透,活的明白。欧洲文艺片?找几个咖随便到一个地方拍一些不痛不痒的事情?最初看,不免是窥探另一种生活,那种中产、异国、所谓发达文明的生活,看多几部,无法支撑看下去了。但是本片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哲学与生活的探讨,看完影片,有人可以说哲学在人生变劫困顿面前毫无用处,但是有人可以说哲学作为精神支柱的重要存在。4.5。比候麦代入感更强,比日出格局更大,文本式电影总叫人着迷。哲学理论信手拈来地解构生活,只恨平生没多读两本哲学书。于佩尔阿姨冷霜般深邃成熟的外表下,包藏着飞蛾扑火的向往,女主的哲学观也是她性格的写照。全片充满智慧的话语就像一只只蝴蝶,起舞在夏日的巴黎,穿梭于郁郁葱葱、阳光慵懒之间。能够在动荡失落中感受自由,也能够在平淡琐碎中闪露敏感,这未必是汲取哲学的馈赠,但肯定是拥有自我的证明。影片形似欧洲中年知识分子文艺小清新,但在其舒缓、轻盈的表象之下,人物那些理性驯服冲动、脆弱挣脱克制的片段、时刻,使其整体意味生动而丰厚了起来。于佩尔演出如信手拈来,全片的编导亦然看似晦涩的哲学其实漂浮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即使明白对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坦然并且理性的面对还是逃不脱遮掩在人性深处些许丑恶的情绪本能哲学给你方向生活还是要自己过人一生本就各自孤岛所以不必一遍遍问自己孤单吗没必要四十岁重回自由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乐于是对现在更纯粹对欲望也更珍惜保留1、负能量爆棚的一部片子,看得后背发凉,孤独终生好吓人好吓人。2、年过半百,皮肤不再光滑,母亲去世,相处25年的丈夫出轨,两个孩子长大离开,失去工作,空荡荡的房间自己过每一天,人生还剩下什么呢???人生艰难。3、年轻真好,哪怕穷一点,但是至少有健康、有期待。不断被打断的女人,前半部看于佩尔一直被生活所累,马不停蹄地处理一件又一件锁事,甚至没时间来伤心。她和她学生的分歧在于在精神和行动统一的基础上,要不要精神指导行动来改变生活方式,很显然她是不愿意的。她曾经也曾上街游行,她的生活无形的回答了这个分歧的答案。女人这个物种的生存模式是和年龄有关的,人到中年,注入思想的力量开始作为现实世界崩塌的支柱,如果没有保卫自己精神世界的哲学,没有摆花的房间,没有吹海风晒太阳的时间,这种变故带来的痛苦,即使是佩姨这种美丽的女人也不可能云淡风轻,何况,她都会不经意间痛哭。超级,无敌,喜欢!现在仔细回想自己喜欢的演员里面,对于老师的评价虽然高但却一直说不上偏爱,大概因为她出演的角色身上经常折射出我们这些在自我的世界里很自在也很满足的女文青的影子,于老师果然还是感性的极致。因为看到了极其熟悉的部分,也就明白了欠缺的部分。法国电影总能让人感到一种生活的精致、精神文化的饱满丰富。丈夫离开、儿女疏远、母亲折磨与离去,一切的中年挫折,没有大悲大喜,恸哭抱怨,只是在知性和理性的云淡风轻中继续前行。拿着一本书,躺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或是瀑布旁的石块上,静静地读,真是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