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首页  »  美国三里岛核事故  »  美国三里岛核事故

美国三里岛核事故

美国三里岛核事故

主演:
内详 
备注:
类型:
纪录片 综艺 
导演:
MargaretDrain ChanaGazit DavidSteward 
别名:
更新:
21-10-22/年代:1999
地区:
美国
《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内容简介
三里岛核事故,通常简称“三里岛事件”,是1979年3月28日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汉纳河三里岛核电站(Three-MilesIslandNuclearGeneratingStation)的一次部分堆芯熔毁事故。这是美国核电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
事故简述
当天凌晨4时半,三里岛核电站95万千瓦压水堆电站二号反应堆主给水泵停转,辅助给水泵按照预设的程序启动,但是由于辅助回路中一道阀门在此前的例行检修中没有按规定打开,导致辅助回路没有正常启动,二回路冷却水没有按照程序进入蒸汽发生器,热量在堆心聚集,堆心压力上升。堆心压力的上升导致减压阀开启,冷却水流出,由于发生机械故障,在堆心压力回复正常值后堆心冷却水继续注入减压水槽,造成减压水槽水满外溢。一回路冷却水大量排出造成堆心温度上升,待运行人员发现问题所在的时候,堆心燃料的47%已经融毁并发生泄漏,系统发出了放射性物质泄漏的警报,但由于当时警报蜂起,核泄漏的警报并未引起运行人员的注意,甚至现时无人能够回忆起这个警报。直到当天晚上8点,二号堆一二回路均恢复正常运转,但运行人员始终没有察觉堆心的损坏和放射性物质的泄漏。
此后,第76任宾州州长迪克·索恩伯格(DickThornburgh)出于安全考虑于3月30日疏散了核电站5英里范围内的学龄前儿童和孕妇,并下令对事故堆芯进行检查。检查中才发现堆芯严重损坏,约20吨二氧化铀堆积在反应炉压力槽底部,大量放射性物质堆积在核反应堆安全壳内,少部分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周围环境中。
事故后果
事故后,核子管制委员会(NuclearRegulatoryCommission)对周围居民进行了连续追踪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在以三里岛核电站为圆心的50英里范围内的220万居民中无人发生急性辐射反应
·周围居民所受到的辐射相当于进行了一次胸部X光照射的辐射剂量
·三里岛核泄漏事故对于周围居民的癌症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影响
·三里岛附近未发现动植物异常现象
·当地农作物产量未发生异常变化
但是,泄漏事故造成核电站二号堆严重损毁,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之巨
事故影响
三里岛核泄漏事故是核能史上第一起反应堆堆芯熔毁事故,此事故的严重后果是在经济上,公共安全及健康上则没有不良影响,究其原因在于安全壳发挥了重要作用,凸现了其作为核电站最后一道安全防线的重要作用。在整个事件中,运行人员的错误操作和机械故障是重要的原因,提示人们,核电站运行人员的培训、面对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控制系统的人性化设计等细节对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影响。
虽然此事故并没有证明西方国家的核电厂会造成公共危害,但是也大幅提高核电厂的成本,以免核子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如此安全的核电厂并没有竞争力,因此核电厂兴建数量大减。到二十一世纪初的燃料价格大涨及全球暖化效应显现才开始出现核能复兴(只是这复兴可能是短暂的,因为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似乎打破西方核电厂有围阻体所以很安全的看法)。
这场事故恰巧发生在描述核电站安全问题的惊悚片《核事故灾难》上映12天后,美国公众对核电信心因此大受影响。

美国三里岛核事故电影网友评论:

美国三里岛事故后已停建核电站30多年,苏联自切尔诺贝利事故也停止修建新的核电站.而法国,日本等国却大力发展核电能源.不过相比核电站,全面的核裁军和防止全球性的核战争更符合当前主题.

记录远不如《切尔诺贝利》。看完没看明白危机是怎么发生的(一个阀坏了?),怎样发展的(人为地操作阻止了应急水泵?),怎样抑制的,怎样解决的。这个倒像是新闻回顾。

,蘇聯和日本,它們的核電廠在發生核事故之後,都出於各種原因,信息不能即時公開。爲了維穩?爲了利益?倒是佩服卡特總統的過人膽色。

核能到底安全不?这纪录片的最后一句话给出答案-----1979年,三里岛核事故之后~美洲大陆上~再没有新建过核电站~

其实面对危机,大多数的政府反映都是差不多的,只不过,我们是否能够清楚的看到,而不是一味的掩盖而让人猜疑

米国人的纪录片就是一群人不停的讲我那个时候怎么样怎么样……隐瞒拖延永远不会是合理的解决方法

卡特V5.远没有《抢救切尔诺贝利》好。看来出大事故了瞒报,是国际上通行的惯例啊~~

纪录片拍摄方式略显死板,但是受访人物都是一副“我的内心是崩溃的”表情,非常喜感!

很有末世的感觉,就是没搞清楚chinasyndrome的意思。

核安全课放了这个无聊的断片,用豆瓣搜了一下居然真的有…

哪次事故不是人因。以及事后处理的can-do心态真可怕

核事故鼻祖,瞒报是共同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