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伎世家音羽屋第六代传人尾上菊之助(花柳章太郎饰)苦恼万分,父亲菊五郎(河原崎権十郎饰)对他的演艺功底大为不满,耻于称其为自己的传人;师兄弟和观众们也对他的评价颇差。然而这些人又都当面奉承,虚情假意。周围只有女佣阿德(森赫子饰)敢于当面指出菊之助的不足,并真心希望他的表演能不断精进。阿德的诚实令菊之助大为感动,心中视其为难得的知己ddd
但他们的友情却遭到身边人的猜疑,阿德被辞退回家。伤心的菊之助四处寻找,并决心不顾世俗的眼光娶阿德为妻……
本片根据村松梢风同名小说改编,1939年电影旬报年度十佳评选第二名。
残菊物语电影网友评论:
第二次领略沟口健二的魅力(多年前看过《赤线地带》但都不记得了;《雨月物语》是棒极了)。有些调度让人拍案叫绝,比如30分40秒处,近处两人(阿德与太太)对话过程中右摇拍一配角走过,再左摇回来已经变成另一角度拍之前两人了,原来之前悄悄移动了机位,两人先后的构图差别好比正反打,但又是在一镜内完成的,尽管这个技巧没有深刻含义,但新意满满。画面上很注意暗部构成,很精美。声音运用上简约而准确,每个声音都有其作用。唯一不喜欢的就是有些调度的舞台感太强,有明显的画面留白与人物上下场;当然了,有些调度是没有这个问题的。有几处对生活细节的描写让人仿佛看到了后来新现实主义的味道,比如阿德安置婴儿睡觉、阿菊切西瓜、换衣服、生煤炉等。第一次看大日本帝国时期的沟口健二作品,实际上看制作人员名单,总导演是白井信太郎,至于为什么就不得而知了。影片的镜头运动实在是太过流畅,靠演员调度来移动机位非常高明。拍摄规则并没有按照好莱坞那套而是走出完全的日本民族风格,大全景与中景的运用,很少用近景和特写,包括拍摄对话都是用全景,可见当时日本的社会风气与阶级观念。讲故事的手法太好,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到最后半个小时一直在感动中,沟口健二不愧是描绘女性的电影大师。在喧嚣的镜头下,我独爱女主在光影中,一个人寂寞的片段。菊之助看着阿德的信说:“阿德,你这个傻瓜,你在哪里?你躲到哪里去了?”看得我红了眼眶。其实一开始就猜到会是悲剧,也没有太难过。高一看巴金的《家》的时候觉慧跟女佣也是这种结局,当时觉得女性特别可悲,同样20几岁,女佣已经跳湖身亡,生命就从此静止了,然而觉慧却可以出国学习,可以更好的发展,可以见识更多有趣的东西。觉慧的人生刚开始,女佣却抱着短暂的感情死去了。这也是我每次有轻生的念头时,使我坚持活下去的勇气,就是世界上那么多美好的东西还没见识过,不能就这么简单地死了。1939年的电影,视觉语言和调度却已经高度风格化;长镜头和调度用得极好;沟口健二的电影,优美又鬼气森森;温柔又凄楚;大多数作品的结构就像一个虚幻的梦;戏剧大师的养子因为一个温柔女性的引导,领悟了艺术的真谛,女人却死了,七年时光就像一场幻梦,男人回到了原来的家,好像一切不曾发生过;雨中破败的街道和河面粼粼波光,几场净琉璃表演都拍得太美太美;字幕出了问题,反而更能注意到演员表演和布景细节,很棒的体验又一出女性牺牲自我,成全男性事业成功的悲凉故事。当然这拍于上个世纪30年代,也就不怪了。放到现在,恐怕要被女性骂的很惨!单说故事,可谓平实,感人,一波三折,男人尝尽了人情世故与冷暖,也终于在演绎别人的故事时有了长足进步,也终于在女人最后的助力之下迎来功与名,但身后的女人已命若游丝,她奉献了一切,吃尽了苦头,却在安稳富贵来临时断了气,哎……日式建筑给予了镜头灵活的调度空间,并且刻意保持着人物脸部的朦胧直至后段才得以看见,不过悲悯感却游荡于全片。她看过他的每场戏,却在最重要的一场选择‘缺失’,后幕偷窥、台下祈祷、门口徘徊,演出成功的喜悦与即将离别的悲伤让她笑着流泪;病榻在床的孤独与花船灯夜下的喧嚣,一时两景为悲剧。她终是如愿般的离去,梦中还有那夜伴走的风铃声。老拿女性表达定义沟口健二有点狭隘了,除了讨论艺术,讨论人生,讨论女性命运,更多是在表达社会结构和阶层的固化,结尾游船和病死的蒙太奇不仅凄凉,而且残忍,直接揭示了阿德也不仅仅是松之助的缪斯,而且是封建家庭集团加强内部结构的祭品,故事呈现的是一个献祭的过程,是传统礼教对人性的压制,是上流社会对底层的剥削。#siff2017#节奏太慢,而且很多都是中景全景,缺少特写,叙事主要靠台词推进,修复之后依然很多画面不是很清晰,中字翻译简直像是自行意会的,只能靠英字,以上困得我睡了三觉吃了三包小零食才撑下来,还一度出现了脸盲。抱着雨月的心去看,有些失望,感觉功力差好多。舞台剧拍得挺好看,正好适合大全景看得眼泪止不住。从来都是掩面啜泣的阿德,蒙着被子抖的菊之助,跪在边儿上头垂到胸口一边扇一边抹眼泪的房东大爷……之前从不知道原来去戏剧化的悲伤竟有这么浓烈的感染力。留下强烈印象的还有前半段两人一起走回家的场景,那个长镜头给了画面一半的留白,好美好有意境!感觉沟口这部片真真是应了巴赞【上海电影节展映】伟大的爱情,伟大的悲剧。原担心会沉闷,结果很快被这对苦命鸳鸯的故事打动,以至于后半部到结尾一直在断断续续地流泪,影厅内啜泣声此起彼伏。悲情的女主曾经怯懦,但对男主的鼓舞让人钦佩;男主一度颓废不振,但面对爱情果断坚决,让我感动!长镜头很厉害!列为个人最爱电影之一!早期日本电影深受舞台剧的影响,其中的女性角色也由男性扮演,称为“女形”,无声电影时期配有解说的“弁士”。《残菊物语》的故事内核继承着这种舞台剧起起伏伏缓缓道来的古典叙述美感,夜游河边说戏,偷偷吃西瓜,雨夜戏台被拆……但是其一场一镜的拍摄方式已经完全是基于成熟的电影语言。20siff残菊物语中女主很少展现正脸多是背影和侧影,作为女形的妻子及比他年长的卑微女佣,她不该有任何光彩,黯淡如柳枝低垂云遮月。只有她幼嫩的声音是醒目的,几近喋喋不休,时刻在袒露心声,作出劝告和鼓励。沟口的女性都像一根纤细的扇骨,在完成自我牺牲以后最终被收拢回男性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