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EnriqueIrazoqui/MargheritaCaruso/ElsaMoraneee
导演: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语言:意大利语
地区:法国/意大利
编剧: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类型:剧情/传记/历史
上映时间:1964-10-02
别名:TheGospelAccordingtoSt.Matthew/玛窦福音
用户标签:帕索里尼,意大利,宗教,意大利电影,Pier_Paolo_Pasolini,信仰,PierPaoloPasolini,文艺
片长:137分钟/USA:136分钟/USA:91分钟(editedversion)
imdb编号:tt0058715
当人民的苦难不断加深之时,上帝将他的儿子耶稣(EnriqueIrazoqui饰)送到人间。受到感召,少女玛丽亚(MargheritaCaruso饰)以处子之身生下耶稣,并与未婚夫约瑟(MarcelloMorante饰)一同将其养大。耶稣如此钟爱世人,他通过各种神迹引导人们诚心向善,他的信徒和追随者越来越多。然而世界已然腐朽,贪婪残暴占据统治地位。那些忘掉廉耻的统治者决定除掉这个来自天堂的圣子……
本片大量起用非职业演员,圣母玛丽亚更是由导演帕索里尼的母亲扮演。影片荣获1965年意大利国家影评人协会最佳摄影、最佳化妆和最佳导演奖;1964年威尼斯电影节OCIC(国际天主教电影事务所)奖和评委会特别奖;1968年芬兰国家电影奖最佳外语片导演奖。
第39届奥斯卡金像奖黑白片最佳艺术指导和布景(提名)LuigiScaccianoce第39届奥斯卡金像奖黑白片最佳服装设计(提名)DaniloDonati第3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配乐(提名)路易斯·巴卡洛夫
马太福音电影网友评论:
得到一个提示,想到与“两个世界”“一个人生”相连的叙述之差(未经证实和混乱的):耶稣是神子,是道成肉身,他始终是异世界的来者,而解脱在天国,神也从未显现。东方宗教里的佛陀本是人国太子,是人们自己,故而解脱后仍在世间,且人人皆可成佛。东方之神的显现在君,皇帝是天子,天人合一,不过后一种不住为证,西方也多君权神授。与此相连的是时间观念,耶稣之死是惟一的,不可重复,故而时间线性向前,其中死亡最大,是统摄生的极点,向死而生。而东方的时间是循环的时间,死亡也只是生的事件之一,故而重生,“未知生,焉知死”。在《时间的观念》中得到提示,这可能还衍生了另一种区别:上帝之城只在天国,而东方却总希冀将乌托邦带临人世。语言同样如此,一种鸟,英语中称birdsofparadise,中文则译“极乐鸟”。镜头构图什么都非常tough......不过这个不重要。个人感觉这个Christ形象不是那么符合我的认知......配乐居然用了两次Darkwasthenight,coldwastheground有点惊讶,再就是没认出来Agamben,丢脸了......PS.最喜欢的镜头是Christ在水面上行走,基督的彻底的孤独......不知是否约翰二十三世的令下的应召之作,但一部易成流水账的电影拍到这种地步已是超尘拔俗,文学上讲,人性拔到极高便是神性,完全采用业余演员让我们看到了这一点,可以相信在每一个演员的内心中都怀着极大的热忱和对于所敬仰的事物的虔诚,才会在他们的脸上看见如此庄严肃穆的表情,使人想起德莱叶《圣女贞德蒙难记》看的时候为什么总感觉基情四射,gay里gay气的。整个电影简直就像是大型传销现场实录,基督不管是辩论还是布道,举的例子、说的道理都太过浅显而没有说服力,有的甚至是强词夺理的诡辩,有意思的是从他的话里觉出了一丝共产主义的意味。相比较而言,更加觉得佛教充满了大智慧,两者全然不是一个层次的。影片出自意大利著名导演帕索里尼之手—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和无神论者。影片以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和近乎纪录的现实主义手法,真实、自然再现了《圣经》中的故事,被誉为最具基督精神的影片。虽对传教的内容有一些听觉上的疲劳,但配以精选的音乐,影片总体创造出了一种具有历史感、崇高感和诗意感的风格。尽管帕索里尼以一个无神论者、马克思主义者和同性恋者著称,但此版《马太福音》实在无愧于“最忠于《圣经》的改编”之称,更可能是因为这是由一位不信上帝的导演拍摄的:他不布道,不颂扬,不刻意强调,或把故事感伤化、浪漫化,而只是用最原始的方法去记录和还原,反倒制作出一种更为虔诚与朴素之美。電影展現了近乎詩,也接近神話式邏輯,耶穌在無神論柏氏的鏡頭下,是一位(馬克思思維式)革命者和智者,他來到這個世界要破壞規則,階級,偽善的貴族和富人,還有將知識給予孩子,他如此張狂而孤高,帶著殉道者的熱情,只因人的愚昧和無知,將耶穌殺死。每一張非專業演員面孔裡,帶著狂熱又平凡的美。《马太福音》虽然是一部20世纪60年代拍摄的普通黑白片,但是被公认为是帕索里尼最成功、最有诗意、最具有符号学特征、最有新现实主义色彩的电影作品之一;也是电影有史以来表现耶稣基督生平、阐述基督教义最有独特见地的作品之一。它出自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和无神论者的手中,在电影史上实属罕见。最离经叛道者拍出高度忠实于《圣经》的耶稣形象。以福音书为剧本,新现实主义血脉的注入与人文化处理,业余演员出演,台词全部照搬福音书。苦难被淡化,教化情节比重放大,注重耶稣本身的世俗革命者身份。出埃及一段仿敖德萨阶梯,全片又多用长镜处理。这不是耶稣,这是切格瓦拉。几乎原样复刻的台词凝炼庄重肃穆,格局雄浑壮阔,非职业演员的脸孔上都流露出朴素安宁的表情,竟完全契合爱与宽仁的精神;具有完美形象的耶稣,弃绝人寰伦理,抛却肉身凡胎,奔赴大义之爱,“想进天国的人虽多,选中的却少。”千古流传的奥义原来都是人间至善至美的普世真理。看到耶稣想起悉达多,两人都是各由玛利亚和摩耶夫人承召感应而生,各自在东西方宣讲来自高级生命体的旨意。所以,最终,弥赛亚会不会降临西方的人间,东方世界的众生会不会都走入极乐净土呢。这一瞬间突然对两者都是相信的。#一个想法,有待完善##又一次神神叨叨8.0相信吧!人的“面孔”是辐射范围不同的“能量场”。全部是两极调度,太阳、群山、房舍,环境被用来丈量脸孔的能量,耶稣的脸孔统摄环境中人们的脸,使者,圣母,信徒们,再到众生。不存在非信徒感受不到的宗教电影,只要我们相信,这能量是可传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