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黛安·克鲁格/丹尼斯·莫斯奇托/纽曼·阿卡/萨米娅·穆里尔·产肯/约翰内斯·克里施/乌尔里希·图库尔/乌尔里奇·布兰德霍夫/汉娜·希尔斯多夫/亚尼斯·伊科诺米季斯/希尔·艾罗格路/杰西卡·麦金bbb
导演:法提赫·阿金
语言:德语
地区:德国/法国
编剧:法提赫·阿金/哈克·波姆
类型:剧情
上映时间:2017-05-26(戛纳电影节)/2017-11-23(德国)
别名:烈爱天堂(台)/公义暗角(港)/从哪儿冒出来/IntheFade
用户标签:德国,犯罪,剧情,2017,复仇,女性,戛纳电影节,戛纳
片长:106分钟
imdb编号:tt5723272
卡佳(黛安•克鲁格饰)原本与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是一个幸福的妻子和母亲。不料一次爆炸事件夺走了土耳其裔丈夫和儿子的生命。经查证,爆炸事件是由两名德国“新纳粹分子”策划。悲痛欲绝的卡佳誓为家人讨回公道,却不断在制度、法律和偏见中碰壁。在绝望中走投无路的她,开始了复仇的计划……
德国著名导演法提赫•阿金的作品向来注重社会批判和政治平等,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斗士”。此次,他在延续个人风格的基础上,不但在镜头语言和叙事技巧上带给观众诸多惊喜,在主题上也直指极右翼势力,传达了在当今语境下十分重要的信息。女主角黛安•克鲁格更是贡献了其职业生涯最佳表演,并凭本片一举夺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第7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法提赫·阿金第75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外语片第23届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最佳外语片
凭空而来电影网友评论:
戴安克鲁格凭借这一部片子,终于甩开了这么多年的花瓶称号。她把失去丈夫儿子的痛苦无助、法庭上的紧张、回忆中的甜蜜等表情和状态,表现得丝丝入扣,戛纳影后实至名归。导演用三段式的方式,把关注目光投向到了极右翼势力,讲述新纳粹对新移民的无端仇视和不知悔改,最后当法律不能还以公道,女主选择与罪犯同归于尽,也免除了大众对于这种自杀式复仇的反感。有人说,如何让白左、穆斯林、女权、基督徒、少数人种,这些相互敌视的力量,团结在一起,那就是白右。影片中有一段儿,女主回到她丈夫和孩子被炸死的商店,自己独自进去了,整个墙壁爆炸后都有烧焦的痕迹,但是墙面上有飞溅的一片红色的雪,这个我就不太理解了。女主想用同样的方法谋杀,那对凶手,最后她又放弃了。当我我就想,是对的,能在那种情况下放弃,也是一种做好的选择,自己的生活还是要继续的。可是影片左后反转,女主在可以上诉的情况下,与凶手同归于尽。也许这是她最好的选择,没有了丈夫与孩子,她已经失去了独自活下去的勇气。8分凑合,除了女主精干的表演。多民族问题,始终是困扰一个国家团结问题的火药桶。儿子遇难了,爷爷想带儿子和孙子回土耳其,女主居然不同意;女主气氛来了,对母亲吼“滚”,这一切难道仅仅是为了展示他的性情刚烈吗?影片中,不断出现的抽烟镜头,已经为了麻醉而吸毒的场景,可是最后不仅没有麻醉自己反而成为辩方反驳的证据。可叹除了自杀外,最后也只能想到一个以暴制暴的办法..人类不需要更多的苦难来醒悟,需要的是你觉知自己的行为,需要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愚昧和悲伤,进而在自己内心唤起慈悲和宽容。你关心的不应当是奖惩,而是根除你自己身上那些表现为暴力、仇恨、敌对和恶意的根源。去杀害凶手,你就会变得跟凶手一样,你也变成了罪犯。错误不可能通过错误的手段得到纠正,只有通过正确的方式才能实现正确的结果。——克里希那穆提黛安把这位这位坚强与脆弱并存的母亲形象塑造得十分精彩,很多镜头让人很有代入感,会让观影者产生极强的同理心。女主引爆前的内心简直一波三折,孤身陷入大海后的停顿折返,引爆前对鸟儿的默默注视,与律师致电中一再的吞吐措辞,都能看出她每下一个决定的艰难与隐忍,以至于让最后的复仇高潮给观众留下的不是快感,而是长久的缄默。愿主角一家三口灵魂安详。剧情在老套的框架下已没有任何发挥空间,好在导演沉得住气,很好地利用配乐和美女演员的演技营造出来的气氛把悬疑感维持到最后,看的时候不觉得套路,反而不断期待着,再说一句,这个女演员很有戏,最后的驱车,逃跑,偷瞄,赴死,场场精致细腻极具层次感,整个人物脆弱又坚强的复杂性格拿捏准确收放自如,没有一个眼神动作失误,戛纳女主实至名归当身份成为“原罪”,歧视打击报复“从天而降”AusdemNichts,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作为土耳其移民遭到新纳粹的攻击跟LGBT人群遭到反同人士的打击有什么区别?可是毕竟还有成气候的Demokraten理智对待这个社会问题,却没有足够多理智的人面对LGBT议题。当司法不能伸张正义,一位失去至亲的女性决定以暴制暴。和我前段时间看的《薄荷》不同的是,《薄荷》着重描写复仇之路,而《凭空而来》更多地着墨于刻画女主的心理描写,依次经历绝望、愤怒、无助、漠然,再到最终选择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公正。我原谅这世间万物,同时我选择追随我所爱。★★★★☆三段式电影,从第一段切肤之痛,到第二段法律的博弈,再到第三段的人性的犹豫,最后依旧选择了同归于尽。。这放在当代恐怖主义的语境下看,真是无比悲观。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节的,法律和人性都不行。对抗暴力和恐怖主义,只能还之以暴力和恐怖主义。这种突如其来的伤害真的会让人完全崩溃,换着是我知道谁是伤害5我家人的人,我也会包着炸药包跟他同归于尽。更何况是那两个死不悔改的恐怖分子疯子,这些伤害他人为手段的恐怖分子,真的死不足惜。就如同那些已经实施犯罪,伤害儿童的恋童癖死不足惜一样。极右翼势力死灰复燃的欧洲大背景下铿锵有力(无论是主题、剪辑还是表演!)的宣言。以暴制暴的桥段让人想起几年前的“Suffragette”,但是这部的成片质量要好很多。说尽了边缘化小人物在体制化了歧视的僵化社会中寻求生存空间的困境。聚焦欧洲移民与恐怖袭击问题的交叉,黛安·克鲁格以完美表现贡献一出以暴制暴的“正义”大戏,相信很多人无法理解那场庭审的判决,是那种出于不管理性还是感性的双重不理解,程序正义把人逼上绝路,这就让最后等到的同归于尽意料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