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是一个身患绝症的英国摄影记者,对他而言,97只代表着一无所有,回归只意味着失业和失恋。在他眼中,香港只是一片愁云惨淡,美梦已经粉碎,他除了失落无话可说、无事可做,不是因为香港回到了中国的怀抱,而是因为英国的衰退而失去了香港。与詹妮之间的爱情是他生活的最后意义,他以为他爱上的是一个美丽的香港女子,一个他所眷恋和熟悉的香港的象征,并奢望能够带着这最后一点属于香港的浪漫余韵回到英国。但出人意料的是詹妮却来自大陆,拒绝了他的求婚,嫁做他人妇,作为香港未来的新人定居下来。而约翰在香港街头偶遇的珍妮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本地女子,在生活的艰辛中苦苦挣扎,年少时曾与英国少年热恋,但仍被始乱终弃,并在左脸颊留下了永远的伤疤。三人的故事于1996年12月31日默默开始,戛然终止于1997年7月1日英国国旗颓然坠落时分。
中国匣电影网友评论:
近两年看过感触最深的一部描写时代转折变迁的影片,套用并修改一句主人公John说的:IusedtowriteaboutFrance''sfuture,asifIcanknowitsdefinitedirectionandpredictablehowitcome,buteverythinginthiscountryhasalwaysbeenchanging,maybeIwasntmeanttofigureoutddd城市影像学看的第二部。后来想想是意味深长的电影。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也能体会到历史与城市的变迁,以及生活在里面人的挣扎与适应。你以为摄像机可以记录真实的香港,但更多真实是看不到的。印象最深的是叮叮当当的工业声音,还有集市上被宰杀的鱼。每个人活在自己的BOX里,也渴望用这个BOX装下别人电影没有丰富剧情故事,只是抽取1996.12.31至1997.7.1的香港做了一张标本切片,将其时社会民生政经媒介涵盖其中,无论过了多久只要置于显微镜下就得以重现。电影融入了导演对后英殖社会的观察及观点,借由男主角(《洛丽塔》男主)之口说出,但对于中港英三者关系及走向的隐喻略显刻意。本片貌似有点打着政治擦边球的意思。不过这不是重点,经历历史转折时期的香港,以及香港的男男女女,甚至旅居香港的国际友人,都不免陷入生活与情感万花筒中,光怪陆离但其实没有多少内容,结局自然是没有结局的。题外话说一句,这导演水平真差,这么好的牌面拍出什么鬼来着,让王家卫和李安试试看!我喜歡這部電影,正如我喜歡香港一樣,不僅喜歡它光鮮迷人的一面,也喜歡它市井醜陋的一面。隱喻很有趣。有時覺得,像我這樣的小人物,對時代的變遷和潛移默化又能感悟到多少?我想怎麼都會有點後知後覺。雖不想生活中只有柴米油鹽,但也不想為國家大事勞神傷肝。我不知道何謂民主,我只想擁有自由。香港回归前后一次精彩的思辨,演员选择很棒,命不久矣的英国男人,与之关系复杂而不被香港接受的大陆女人,与英国男人相爱相杀伤害遗忘的香港女人,耐人寻味的人物已经不是隐喻而是代表了。几个段落的摄影构图都值得玩味,民族风的配乐是一大亮点,但不知道配上《皇后大道东》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差得没边儿了!王颖是怎么用这个烂本子把巩俐张曼玉忽悠来的?全程失控、混乱。巩大姐前半段弱女人毫无说服力可言,后半段回归妓女身份后简直菊仙附体,如鱼得水!巩大姐还是适合八大胡同儿角色。张曼玉从头浮夸到尾。完全浪费了这么好的演员,两位中国最顶级的女演员居然连对手戏都没有,差评!说过不再看王颖的片却因为三位主演的联袂而忘记查导演==是我失误//相比之前看过的两部这部的观感显然更好虽然也是相当疯狂的政治扫射或许导演能把这些流于表面的符号表达做得更深层些会更好//这三个角色对于这三位主演来说应该是驾轻就熟的毕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外界对他们的刻板印象了话题很大,取景很生活化。用男女主角的关系隐喻英国和香港的关系么,这种调调好像又不足以让普通观众感受其中的微妙之处。我一个97年才出生的人不可能体会得了“失去”香港的英国人的感受,却有些懂得香港人的逻辑,毕竟是看TVB长大的[奸笑]。反正都是外国人写的剧本。我铁叔真好看。不带隐喻的去看片子会比较好接受,我觉得王颖的片子出发点都不是什么大格局非给你整个大明白,这部片子也是,感觉意在给你讲故事给你看场景镜头,什么中国英国和香港的隐喻,想那么多就没意思了~97之后的香港,确实是如庞贝的毁灭,撕裂的舞台和半梦半醒的民众王颖最具野心的片子,比喜福多了很多政治主张。可惜这场词不达意的扯淡,浪费了巩俐和张曼玉的史诗级合作。西方猎奇心态和殖民思想让东方女性再次沦为意淫符号,这比纯粹卡通化的艺伎更加可耻。而Irons为什么一演中国题材就变得痴情得腻歪和自私的偏执。香港和英国时间久了也彼此融入与相爱,就好像海角七号的湾湾和日本。殖民地最可怕的不是被占据土地,而是文化被融合了,被吞噬了。牺牲掉的就是动荡社会的子民,到底哪一边是的文化归属呢?真是太纠结了。没有谁对谁错也没有好与不好的样子…更加说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