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三部曲”(glaciationtrilogy)的第三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1993年12月23日,一名19歲學生持槍闖入奧地利一所銀行向客人亂槍掃射,令三人喪命,事後該學生在自己的車上吞槍自殺~這宗銀行血案,集合了一班身分,背景,年齡各異的奧地利人,電影以大堆零碎的片段,追尋他們在兇案發生前的生活剪影~來自羅馬尼亞的小孤兒流落街頭,輾轉走上電視接受訪問,並得一對早前已領養了一位小女孩的奧地利夫婦收養~年老護衛員與妻子關係疏離,溝通困難,想向妻子示好卻不懂如何開口;獨居老人受盡女兒的冷落,想見見小孫女又不得要領;行兇的青年原來是位乒乓球好手,他買來一枝別人盜來的手槍,在聖誕前夕駕車到油站加油,想要付鈔時才發現沒有零錢,想到銀行提款卻又見大排長ccc
机遇编年史的71块碎片电影网友评论:
三星半(看到关注的人都打了五星深刻再一次怀疑自己的审美)在观感上少了看《第七大陆》时的冲击,但是在交代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上本片确实更加完整。全片由四条故事线汇集而成(似乎暗示了三名死者和一名罪犯),不断领养女儿的夫妇,被女儿冷淡对待的孤寡老人,一个偷渡而来的小男孩和一个大学生。整个案件的发生似乎仅仅取决于大学生的一念之间,而在所谓发达的都市里,冷漠(女儿对老人),暴力(丈夫对妻子)等等因素似乎在暗示着男孩听闻的“你们的世界更好,这里的人都是好人。”而产生的美好景愿在新闻不断播出的战乱中东东欧对比下,破灭了。影片中哈内克依旧喜欢冷不丁地吓观众,比如男孩在车站的行走跳跃,丈夫对妻子的掌掴。最后发生的射杀平静而流畅,丝毫不抒情。//看了影评可从都市机械化和冷漠进行思考。理性的克制和愤怒的爆发入手。三部曲看下来,哈内克挑战的不仅是中产阶级,传播媒介,更是在刷新和试验观众的心理状态(一度胸闷至极)。由生活碎片组成的编年史,剑指雪花屏幕里的突发事件,二者的呈现速度有着鲜明对比,加入恐怖分子的概念之后,前两部只在家庭规模里进行的实验在这部上升到需要共情的社会层面,在剪辑上突然掐断的黑幕也压力骤增。群戏中杀人犯的刻画太过强势,三分钟的乒乓球长镜头和组装十字架,足以在影史上有一定地位,末尾的俯拍和凝视血迹流淌算是给这窒息的三部曲画了一个难以忘记的句号。如果说电视新闻里的恐怖事件代表混沌,那充满着疏离的生活即秩序。当秩序麻木人心吞噬同情时,极端式的抗议在体制内横扫人群毁灭自己。哈内克将混沌与秩序的碰撞搬到荧幕上敲击着人心,最后的流血镜头和前两部相比,使用相同手法作为爆发点,只不过是反其道而行,显得克制冰冷。而且依旧重复使用新闻片段强调程序化和破碎化,更为讽刺的是,当目全程的暴力事件发生时,和其他新闻没什么不同,一带而过而已。8/10。民族战争、国际巨星恋童等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报道,把它们放大直指人心动荡的社会顽疾。孤寡老人恳求和孙女多聊一会,非法移民儿童莫名遭到警察追捕,丈夫向妻子表达爱意却被质问而怒扇妻子耳光,加油服务员、排队顾客、司机让道的恶劣态度使少年持枪爆发,单一化的景别始终不参与剧情高潮营造。哈内克折磨起人来实在太厉害了。。一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多个不相关的人物各有各的困境,最后被一桩枪杀案联系到一起。而在这些人物的故事之间,哈内克夹杂了大量烦人的社会新闻,纷纷扰扰,真的会让人产生厌世感。而最后那个拍血液缓缓流出的镜头,足足持续了一分半钟,令人揪心、坐立难安。。终于看完了冰川三部曲。老实说我很不喜欢,完完全全的相性不合。影片的组织或许散乱,就算我大致知道导演的意图,但还是非常折磨。比如那个乒乓球长镜头除了为了折磨观众我想不出别的任何理由。看完第一时间想到了《大象》,组织素材上有一定的相似,但大象舒服多了。当然也是因为限定人物的空间更小。也是人物群像的刻画和琐碎拼贴的叙事,但不同于《银色·性·男女》那种无意义的宇宙熵增,它通过新闻片段的不断插入突出饱经战火摧残与时局动荡的二十世纪飘摇着走到末尾的现实处境,看似和平的年代却于深处淤积罪恶的肇因并只能依靠无端的暴力溢出,在过于冷静克制的镜头下翻涌的暴躁不安却欲盖弥彰。与因果性相关的顺序时间解构成随机的碎片,而社会里无所不在的暴力是瓦解的原动力:哈内克这部相当通俗的后结构主义作品在当时或许属于超前,它对暴力的思考某种意义上也比后来的[大象]更深刻,但放在当下来看实在有点过于简单欠缺深度,亦被其后期作品超越。七巧板这个核心意象用得过分直白了一点。冰川三部曲收尾,用碎片化的信息拼凑出一张冷漠的人际关系网,在这里网罗了政治暴动,夫妻失和,收养与移民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最终靠一场突如其来的枪击案将这冷酷推至高潮,同样的震撼让人想起格斯·范·桑特的《大象》,与之相比哈内克更为冷静,就像那场血液流出的长镜头,这种冷暴力是渗透进人心的如电博昨天先放这部感觉能容易深入理解巴黎浮世绘,两部片的思想布局谋划节奏结构甚至高潮处的音乐运用几乎是完全一致的,但本片的北爱问题中东纷乱前南战犯的新闻镜头把导演的意图表现的非常明确具体,剪辑的黑屏运用也与主题“碎片”极为贴切有效果;走在轨道悬崖边的人,悲剧就是周遭恶意敌意酿成的内部空间看似稳定,但通过电视新闻却渲染了看似和平的表面下是潜在的危机与死亡,一系列碎片包裹的正是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下人的境遇,沟通的无力感甚至是关系走向破裂的危机感都在有意地侵吞着人的距离蚕食着人的判断从而放大内心的焦虑不安实施暴力释放暴力以寻求喘息的出口,哈内克冷地很客观。多线群戏电影杰作,以断简残篇的碎片化叙事方法和冷酷克制的视听语言拼凑描述银行枪杀案发生前3个月内各式人物的生活剪影,探讨非法偷渡移民、中年情感危机、老年孤独无依、社会道德情感冷漠和媒介暴力。原本互不相干的人物命运在银行发生交集,反思日常极端暴力的发生。《巴黎浮世绘》形式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