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之子印度版》内容简介
一个孟买小孩诞生于印度脱离英国独立的神圣时刻(1947年8月15日午夜零点),他受到尼赫鲁总理的祝福;后来才知道他只是一千个午夜之子的其中一个。本片由1981年萨尔曼·鲁西迪同名小说改编,既是这个小孩幽默而嘲讽的自传,同时也是一部文学的印度现代史。作者以他丰富甚至狂野的想像力,呈现了印度丑恶与光荣兼具的纷繁面向:这块神秘次大陆及其人民的生活、命运、梦想和无奈、
迪帕·梅塔是当今影坛上最富争议性和煽动性的导演之一,她的影片中浓厚的政治意味和大胆的反抗精神,她向来偏好以一种旁观的角度来探讨印度历史文化的冲击。她胆敢挑战禁忌话题,胆敢让女性演员裸露胴体,也胆敢冒着伤风败俗的谩骂揭露宝莱坞歌舞升平另一边的阴暗面。主要作品《爱火》、《大地》、《水/月亮河》被合称为印度三部曲。分别以性别、民族主义、及宗教为主题,由于拿的是国际资金,迪帕·梅塔大胆挑战印度传统禁忌,唤醒时代意识。
《午夜之子》曾在2012年多伦多电影节、温哥华电影节、伦敦电影节上映,10月26日在美国小范围上映,11-12月全球公映,但印度禁映该片
午夜之子印度版电影网友评论:
跟原著简直没法比好么?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流水账,无中心,演员面瘫,Saleem的母亲这么多年一点都没变化?!这么穷么?!《TheKiteRunner》已经是我见过的最令人惋惜的改编了,现在又出来了个午夜之子。还有,感觉所有的印度导演不在片子里加一段又蹦又跳唱歌跳舞的片段,这事儿是不会结束的。把印度艳俗的配色拍得很沉静,是讲述三十年历史该有的调性。前半部分被惊艳,个人和国族命运同构的寓言被荒唐又作孽的源起触发。后面深深觉得故事快圆不成了,好捉急。野心太大,想做成史诗但个人立场不断跳出来演讲,结果主线故事讲得支离破碎,最后竟然能圆到爱上去,爱爱爱你妹啊。还是继续读原著吧年度十佳之一,即使节奏很有问题,男主角身上移植了无数的符号,有一半的英国血统,一半的印度血统,被掉包成穆斯林,迁至东巴,又逢孟加拉独立,他生于独立日的午夜,是希望的象征,又同时被当做隐患,遭遇最后的阉割,他的人生就是印巴人民后殖民时代的血泪史。我已经迫不及待开始看原著了家族史与民族史的交织叙事屡见不鲜了,《午夜之子》离异魔幻的叙事则是真正扣住了命运的奇异特质。半世纪的印巴矛盾及南亚变迁也只有通过这种同样惊异诡秘的文学风格表现其复杂性了。看完电影以后就去细查印巴历史了,开始理解为什么有朋友偏向用印度色彩表达现代主题了。主人公的爷爷,叫阿齐兹,也是个医生,《印度之旅》里也有个阿齐兹医生。这部电影据拉什迪小说改编,而《印度之旅》则根据福斯特的小说,拉什迪有意借用?对印度的肤色有点接受困难,欧洲人、伊朗人、黑人都还好。可能是对印度的文化不熟吧,熟了就没问题了。原著风格那么繁冗,三部曲第二三部原作者叙事却明显提速,能拍成这样也是挺不容易的。不过小说中的隐喻线索也实在太多,别的不说,鼻子这个意向就没处理好。原著中的鼻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大概类似芥川龙之介里的那种有趣却又意味深长的样子吧。之前一直想读书,但是篇幅太长,再加上对印度历史极不了解,觉得很困难,看电影,觉得对开会的时候刻画还有些乱。涉及到如此宏大的历史篇幅,拍成电影,不容易。回头还是要再看一遍书……片尾的地图很有深意,地图的变化,就是历史政治的变化。一部不能用轻重来形容的史诗。很多象征性手法用得很巧妙,确实汇进了故事里去说。原著与电影,本来就是两个维度,一本好书,很难在忠实的前提下被改编为好电影。这一部不能为失败,中规中矩吧。但如果不想读书或读不到,这一部看看也很好。片子的情节和小说很一致,一些关键的情节转折也都存在,可在处理上贪的多反而都轻描淡写了,而其奇幻的某些情节在片子里又像是有点莫名其妙了,我喜欢的丛林在片中也一带而过,这么厚书中的字都不是白写的嘛。“让穷人变富人,富人变穷人”就是这样一句革命的口号,彻底改变了两个家庭,一个印度穷人家刚出生的男孩和一个巴勒斯坦富人家刚出生的男孩,出生当天被调换了,从此他们的人生彻底变了样子......没有一个人物和一段情节是塑造得完整的。所有情节都像是拍了很多然后被一刀减掉了。大概是题材太过于宏大了146分钟根本拍不完吧。感觉对南亚历史的隐喻很多。需看原著,但是电影三星不能再多。摘抄一段影片介绍:“在印度同一时刻降生的1001个孩子,能够在一个人的心灵中每夜聚会,这个会议于是成了现代印度的一面镜子。通过一个人的命运来审视一个民族的历史。”8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