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玛利亚·法奥康涅蒂/安托南·阿尔托/AndréBerlccc
导演:卡尔·西奥多·德莱叶
语言:法语
地区:法国
编剧:卡尔·西奥多·德莱叶/JosephDelteil
类型:剧情/传记/历史/犯罪
上映时间:1928-10-25
别名:圣女贞德/圣女贞德的激情/圣女贞德受难记/ThePassionofJoanofArc
用户标签:法国,默片,德莱叶,法国电影,1928,传记,1920s,Carl_Theodor_Dreyer
片长:110分钟/France:88分钟(1952re-release)/USA:114分钟/82分钟(restoredDVDversion)(24fps)/Denmark:96分钟
imdb编号:tt0019254
影片聚焦法国民族女英雄圣女贞德(玛利亚·法奥康涅蒂MariaFalconetti饰)生命的最后时刻,再现了她被出卖落入勃艮第叛军手中后,在英格兰监狱和法庭上,从受审到处死的全过程。被英格兰当局严密控制的天主教会,指控贞德为异端和女巫。法庭上,法官更伪造证据,以信仰问题不断对她施以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折磨。面对惨无人道的酷刑与子虚乌有的诬陷,贞德正气凛然、坚贞不屈。最后,贞德被押赴鲁昂市广场,被绑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
由一代电影大师卡尔·西奥多·德莱叶执导拍摄的影片《圣女贞德蒙难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佳影片之一。影片以极具震撼力的艺术表现手法,再现了这段受到天主教会和英国占领军折磨的民族英雄短暂生命中的最后时刻。
圣女贞德蒙难记电影网友评论:
断箭权杖,荆棘王冠,烈焰围成玫瑰的形状护送你的灵魂抵达天堂,一颗颗眼泪如珠滚落出眼眶,被泪浸湿的长长的睫毛,在完美的光中投下阴影,像歙动的蝴蝶翅膀停在脸上。这大概是特写镜头最多的电影了,德莱叶让我们看到,一张内涵丰富的脸放在大银幕上能有多么摄人心魄的美。全片只用钢琴配乐也真是太好了,前面绝大部份段落极简沉静,却将最后的火刑推向高潮,用快速和动乱的蒙太奇做出强烈的对比。太震撼了!看过那么多电影,我这还是第一次如醍醐灌顶般感受到,仅凭镜头语言和剪辑技巧就能这样震撼人心。最后时分,泪流满面。平安夜,用《圣女贞德蒙难记》应个景。在这部1981年从荷兰精神病院发现的拷贝里,据称很接近原版(原版110分钟,已葬身火海),可以说是演员和各路戏精们如何拍大头照的教科书,就连纷纷抢戏的配角们也都是如此精彩。贞德的信仰,刘胡兰们的信仰,林之昭昭们的信仰,却让我想起鲁迅《复仇》(其二),平安也不平安了,遍地都黑暗了,所感所闻的都是一些焚余的气味。那些打着“神”的旗号烧死“神之子”或“人之子”,甚至“撒旦之子”的人,他们都是一样的血腥。形式极佳,极简布景,近景与人像特写,有些扭曲却很棒的构图,但对本宗教片内容无感。前半部分的贞德像个脑残粉,听到上帝就像打了鸡血。从逼她签字开始故事逐渐有了起色,在她后悔并上刑场处达到了高潮,演员演技牛逼,甚至看到了流泪时嘴里的唾液,悔罪后眼眸低垂的样子像是卸下了极大的重担。但对这个故事本身没有太深感触,权当它是电影现实主义技法的革新之作。同时联想到英格玛伯格曼的人物近景应该也是借鉴了这位斯堪的纳维亚前辈。(20160407一刷82min版)二刷96min版。失衡构图的大量运用用意何在?我有三种猜测:可能是时代环境的失衡;也可能是世界因贞德的遭遇与信念被撼动;或者,失衡构图是为了将角色的强烈情感外化。上火刑柱时的一个吃奶婴儿的回眸镜头简直妙绝了。不得不跟布列松的贞德相比,后者手段上的冷静显得贞德坚强,也因让人保持距离地审视这一历史事件而产生更大想象空间,德莱叶的版本则有强行灌输之感。看过令我心感敬畏尽管我并非教徒安静的叙事、平缓的节奏、摇摆的运镜、独特的构图、极富宗教色彩的布景、平衡内外节奏有效叙事抒情的蒙太奇,一切的一切汇聚起来凝聚成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德莱叶在拍摄这部影片时也很愿意使它成为对白片,但在当时由于引起新技术的反对者的强烈愤慨而没有能够实现”,但也得亏是默片,才有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气韵德莱叶用到了几乎所有的拍摄角度,一部直击灵魂的信仰之作.贞德拒绝教堂,放弃圣餐,畏惧焚身之苦,将殉道作胜利,以死亡为解脱,最终在痛苦中得以救赎.|"若我未蒙恩典,愿上帝赐予我;若我已蒙恩典,仍愿上帝赐予我."|-"你背叛教堂将孤身一人"-"孤身一人,与上帝同在."|贞德在咽气时叫着耶稣,围观的人无不流泪.德莱叶开创性实验作品《圣女贞德蒙难记》充分展示了电影语言的力量。黑白的无声电影,它用灯光和黑白对比来讲述一个历史故事,框架里充满了戏剧性的象征和强烈的美。极为强烈的面部特写下,贞德痛苦扭曲的脸。高角度机位拍摄贞德,低机位拍丑恶的审判者,创造了影史上让人震撼的场景。即使如此,我还觉得贞德是神经病不仅有抛弃柔光滤镜的特写,还有各种迷之摄影机位角度:仰拍人物特写,上帝视角之俯拍全景,颠倒的奔跑群戏……不过前半段几乎都是特写,感觉没了空间感且放大了节奏的缓慢。另,放血那个是真放么?审判中间插入的蠕动着蛆的骷髅和吃奶的婴儿有什么意义呢?回顾英法百年战争,感觉贞德这人物真挺神奇的电影史复习day-7: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十年,对于电影而言,是一个神奇的阶段,诞生了苏联蒙太奇学派,法国印象派,德国表现主义。本片是德莱叶导演融合不同风格流派后,最有名望的一部默片。大量的近景和特写,交叉剪辑,将演员的表演观察入微。伟大的女演员,伟大的音乐,伟大的默片时代。默片时代即将结束,欧洲电影流派间互相影响和渗透的突出范例/第一遍silent,柴火在烧,人们和贞德在哭。其实看的时候可能因为太饿了..要说震撼其实并没有怎么被震撼,但各方面的极简把细节们都突出放大到足以升华的地步,令人敬佩,无限膨胀的少与小,lessismore的极致。整个片子因为这些丰富的特写组合成了人间众生相,而环境场景极简。演员面部表情在随故事情节的发展做出非常丰富细腻的变化,极具张力,钢琴旋律贯穿全篇始终。另,在影片快至结尾的高潮有两处对立视角即俯视与仰视,可理解成电影里法官几次审判贞德并与其进行诡辩时所提的上帝与撒旦。德莱叶已经发现特写镜头、极端非平拍镜头和快速大幅度的运镜(主要是推镜头)对情绪的放大效果。问题也在这儿,用来调动情绪的近景和特写用得太多,缺乏远景做建立镜头,导致观众对画内外基本空间建构不足。拍两个人的对话时,太频繁使用近景交叉剪辑,不如使用正反打更有利于“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