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麦曾和戈达尔、特吕弗、夏布洛尔、里维特等一道,是新浪潮电影的重镇《电影手册》的主将,为之写过大量的影评。在巴赞之后,长期任《电影手册》主编。在60年代之后,他辞去《电影手册》职务,把主要精力放在电影创作上。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侯麦坚持使用最简陋的拍摄条件,创作了一批在电影史独具风格的作品,在电影语言上作了极富意味的探索(《柏士浮》)。他的作品往往把目光凝视在一如现实中的我们的法国小资产阶级们身上。其格调通常都是平和冲淡,而笔力(调度、剪辑、剧本)遒劲老辣,收敛锋芒于无形,每笔每划始于该始之处,止于当止之处。观其片有如云里松下与老僧品茶,微微一抿之中自有沧桑万象,百般滋味油然而生。其作品从头到尾那些人物都是在唠唠叨叨,走来走去,永远都在渡着无休无止的假期,却总是意趣横生,尤其在结尾之后,幽远混然之境,混然而成。《沙滩上的宝莲》是发行于1983年,是“喜剧与谚语”系列的第三部。“喜剧与谚语”这一系列的主人公大都是年青女性,从侯麦的创作思路上来看,似乎也可以这么说,他在一系列试图通过捕捉女性的情感来透视人与人之间的、巨大而复杂的情感场。这正好呼应了“六个道德故事”中从男性出发的视角。《沙滩上的宝莲》中仍然充满了猜疑、犹豫、选择、放弃等诸多要素。侯麦依然捕捉到了男人与女人、女人与女人、男人与男人之间游移不定的目光。侯麦把情窦初开的波琳放进他的成人世界,放进这游移不定的、相互交错纠缠着的欲望之中,多少有一点残酷,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也是在揭示他电影中所有那些人物成长的环境,有着更多发生学的意味。侯麦的作品很注意形式上的均衡与对称,但绝少僵化,常有仿佛来自天外的神来之笔(《女收藏家》、《夏天的故事》的结尾)。《沙滩上的宝莲》似乎没有满足我们这样的期待。开始是波琳和表姐来到度假的海滨,结尾是关上门离去,甚至连衣服都没有任何改变,但是波琳的内心却改变了,她对人(在侯麦那里很少有大写的人)的看法、尤其是她对男人的看法,她对爱情(不如说是感情)的看法,彻底地改变了。如果我们明年再来这美丽的海滩,将要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波琳呢?在已经拜读侯麦的大多数的代表作之后,《沙滩上的宝莲》对于我们的意义大约就在这里,他在这里给出了他那些人物的前世今生。有人说,侯麦的电影讲述的都是生活的表层。如果他说的时候没有丝毫的贬义的话,那么这是切中要害的。无论在生活中还是艺术中,如果没有对可以把握的东西的把握,那么理想、信念这类飘渺的概念永远是虚假而无所依附的。一位诗人说过,人的皮肤是最深刻的。不知道侯麦本人对这句话有什么感想,但他的作品确实在某种意义上印证了这一点。另外,这部影片是摄影大师阿曼卓斯(NesterAlmendros)和侯麦的最后一次合作。他的表现依然出色,他以一贯的简练,用柔和、几乎是不落痕迹的影调,紧紧扣住了人物情感暧昧、细腻的状态,却丝毫不显山露水。主演:阿曼达·朗格勒阿丽尔·朵巴丝勒帕斯卡·格里高利,沙滩上的宝莲电影高清在线观看、迅雷下ccc
沙滩上的宝莲电影网友评论:
侯麦喜剧与谚语七部曲第三部。很细致地描写各人的心理,无论花心的亨利,还是激情的玛丽恩、抑或执着的直男皮埃尔,宝莲在这短暂的假期里,看到了成人世界各种爱情观的碰撞,侯麦设计的情节并不是为了评判是非,而是展现事件背后不同的人对与情爱的不同态度,其中产生的嫉妒,是因为想让对方也同样或更多地爱自己而产生的心理落差,有些人认为这是“束缚”而要挣脱,而也会有些人认为是“牵绊”而使关系稳定……侯麦从道德故事的男性视角,逐渐过渡到这个系列的女性视角,少了点思辨,多了些包容。喜剧与谚语系列之四。“言多必失”“Quitroppatois,ilsemesfait.”当年说着“要先理解才能爱”的小女孩Pauline,长成了《夏天的故事》里的海边少女Magaux。法国小女孩能够很自如地说“我想要爱的热情”的同时也可以很坚定地说“我不想被触摸”,很好的成长教育了。影调和风格基本在这个时期已经形成了。侯麦不喜欢高反差的影调质感,在他的影片中几乎所有的人和景都处于一种明亮的氛围中。还是绕不开的爱情主题,多了些戏剧性的冲突和巧合,几组角色之间微妙且有趣的情感纠葛。开头和结尾的呼应,两位女性对于爱情不同的观点,夏天短暂的爱情故事最终还是以无果收场。较弱的电影感和故事发生时刻—夏天的仓促和短暂让这个故事的真相变得没那么重要。在《沙滩上的宝莲》里,机位构图都不是第一位,生活感才是首要的。爱情或者说激情到底是什么,劈腿推诿似乎是成年人的常态,率真和油腻两种品质开始二元对立。而夏天作为过渡性季节,总能让人获得心智的成长。法文中心。【草莓主竞赛/最佳编剧】成人世界里爱情理论的外壳与游戏的本质,空谈激情与被渴望的必要性,一切归于借口与自欺。宝莲在这个难忘夏天收获的是略带残酷的成长,相信她在此之后对待感情会变得更从容,但希望她不会失去对爱情的敏感与真实的体验,不要被分析框住。侯麦通过网状剧本展现了一次心理流程。喜剧与箴言之男性的胜利如果仔细观看影片,你会发现侯麦所研究的并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微妙心理,他精确的掌控了人与人交流时在不同情境下的的语言、动作以及眼神——他不仅是心理学家,有时候,侯麦更像一个行为学家,他的电影并不难懂也极其精简,但每一帧都值得细细回味。“爱就是神经质的表现。”没有大起大伏,连镜头都平淡无比。爱情里的欺骗、争吵都无关紧要,两分钟解开的误会撑起一个钟头。毕竟也没有人真在意爱情呀。亨利是经不起折腾的老男人,只想发泄点性欲。完美的玛丽蓉永远在自我迷恋,啊!等待瞬间爆发的爱情。我们可爱的懂得更多的宝莲,嘲讽般地与这个自欺欺人的世界达成了和解~精妙的海边人物风情画,不论是海滩背景还是人物设计都和《夏天的故事》有强烈的dejavu感觉,好在虽然侯麦近乎是一直在讲这样的故事,连演员模样都大同小异,却每次都能有新鲜的感觉,镜头浑然天成地在5个主要人物之间游走,试图对这些或是阴差阳错或是水到渠成的情感与矛盾作出解释,美极。解构人物关系的道德性是观看侯麦电影极易陷入的误区,事实是侯麦的电影里所有关系人物间早已经达成道德与伦理的共识(电影中人物彼此的坦白)。作为极少数拒绝效仿的法国电影作者,侯麦所坚持拍摄的既不是情节电影,也不是情绪电影,而是将参与叙事的角色合法、道德化的人物关系电影。★★★★“我曾爱过也被爱过,我现在厌倦了,我活在激情中”。很多人说渴望真正的爱、渴望为爱煎熬的感觉,但却都承受不了需要为此付出的代价。只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说服去相信自己认为的真相。明知是“激情”却一厢情愿地说服自己会是“爱情”。全片中,只有中年秃顶劈腿男和宝莲,看的最清。多希望每一个情窦初开的美丽少女在某个夏天经历这样的一些男人女人,能够看清楚爱情、恋爱,该有的都在这里了?还不是,大概还需要自己亲身实践,好在侯麦的其他片子都有描写,人类的各种情感经历都在侯麦的镜头中了吧。侯麦真的不是GAY吗?直男真的能有这样的观察力,理解力吗?男人如果毫不掩饰的追求欲望就会如同hery虚伪自利自然纯粹如果想要体面的掩饰欲望就会如同杰罗姆煞费苦心自欺欺人如果自视甚高的同时还洋洋自得的编织欲望圈套只会如杰罗姆般自取其辱。还是诚实点儿好爱之梦幻犹如性之真实|红白蓝衬衫的隐喻很有意思,法国啊你真是多情又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