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公民》将能高度还原“棱镜门”事件始末,为观众真实揭秘身处漩涡中心的爱德华·斯诺登。 纪录片导演柏翠丝本人也是“棱镜门”事件的核心人物,正是在她和《卫报》记者格仑·格林沃德的协助下,斯诺登才得以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控丑闻公之于众。而柏翠丝与格林沃德也因此荣获普利策奖。片名“第四公民”(citizenfour)正是斯诺登早期与柏翠丝邮件沟通时使用的匿名代号。2013年6月,当柏翠丝第一次飞往香港与斯诺登见面的时候,她随身携带的摄像机也真实记录了当时的场景。《第四公民》将能高度还原“棱镜门”事件始末,为观众真实揭秘身处漩涡中心的爱德华·斯诺登。
第四公民电影网友评论:
看到那个像是手机拍的镜头我才觉得这大概真的是真的...BGM有点怕怕的,也很真实。这本来就是纪录片的本意不是吗?你到底想看到的是真实还是英雄主义电影呢?后面他的黑眼圈也太重了.................另外看了几天才看完,今天一气30分钟...的确是有点平淡吧。不过他真的好帅啊...比诺顿帅ddd这个人物这件事从头到尾都太有戏剧性,真是电影的好素材。我不相信斯诺登双面间谍的阴谋论,因为棱镜门的爆发是不可控的,美帝承担不了这个风险(虽然最终结果什么都没改变)。关于斯诺登这个人物,他公民大义的论调是让人钦佩的,但我是保守的右派,如果身边真的出现这么一位愤青,多半还是很难喜欢上他的……轻描淡写的第一视角也掩盖不住这个故事的紧张。斯诺登比我想象中冷静、沉稳得多。当人跟现代的政府处于相对立场的时候,真的有种meagainsttheworld的感觉。某种程度上来说,我第一次对媒体和记者产生了敬意,比起我从小到大接触到的媒体,电影里的Glenn才是很多人志愿成为的那种记者。斯诺登在镜头前的冷静简直金光闪闪。非常震撼的纪录片,紧张到窒息,足见一个个体对抗国家机器的坚韧和无力。反观现实,看似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阳光底下,每天把勇气、责任、道义挂在嘴边,却少有人有胆量身体力行去抵抗。当自由已成奢望,我们都成了温水里的青蛙,舒服地躺倒在即将葬送我们的铁锅里。怎么说呢……美国本土如果是西方化的具体代表,那还是能让我理顺挺多东西的。比如“计划”这个词,联合的媒体和斯诺登本人怎么没想到“棱镜门”是一个传送门,在他们意料之外的是,国家的秘密合作和协定都在相继被爆出了。斯诺登倒是不想躲躲闪闪,如果他同样也是个虑事周全然后不留后路的英雄就好了!两年前标记的电影竟然能在英语课上看到真是非常惊喜了。虽然斯诺登多次强调相比自己更希望焦点集中在窃听事件本身,以及其中所揭示的时代问题,无论是国家权力范围还是公民的责任,但是他的个人魅力实在是令人错不开目光…周五和朋友聊天时我说,希望自己在26岁时也可以成为这样独立而健全的个体。这是一部按照故事时间轴的真实个人传记。斯诺登的样子看上去就是一个理工男神,宅的那种。偏偏这个人做出来举世震惊的行为。其实在整个美国棱镜系统,有这个千万个员工,无论是内部的;外聘的,相信也有这个形形式式各种不同的人,他们都未能有勇气超越系统架构,未有诺斯登这个看上去平平无奇的男子一星给帅出天际的斯诺登,二星给站在鸡蛋和自由这边的导演记者团队,三星给形象毁灭到这种程度还能播能拿奖的美国民主体制(放在我们这里早被灭了),四星给本片带出的思考余波,没有给五星是因为片子很真实但不好看(就拍摄的角度而言),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纪录片本身的记录和启示功能。我们为了生活便捷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数据,银行卡不断的绑定在一个又一个手机App与门户网站上,并美滋滋自诩“新时代人类”,因为那么点儿微不足道的技术壁垒傲视一切,这些所作所为都叫作“连接”。一个愿意牺牲人身自由来唤醒民众对隐私权与安全问题的关注,绝对值得我们为他送上敬意。遇上这种话题我们只能回避,所以我们永远都是以一种单向批判人家隐私、人权、自由怎么怎么有问题而不能够反射到我们自己身上,也许西方世界早先于我们完成这种认识,而我们却是在一种饱受国难、四面环敌的环境下成长起来。但这是必须经历的必须面对的,只是不知道这一天什么时候会到来…非影评:他们的普世价值所有人的言论自由这个毋庸置疑而且令人尊敬但也是这部分人中的一大部分站着说**需要独立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谁的生命?)。如果是被政治舆论宣传挑衅成所谓热血的那部分人言论自由了思想就真的自由了么。ps好的纪录片不是这样的吧内容大于形式好像没有办法具体用英雄或者背叛者这样的词来定义ES,就像他自己说的,我只是来告诉你们这些事情,具体曝光多少,怎么应对,那是大家的事情,选择被监视或者奋起反抗,由你们决定!历史会告诉ES,你可能不是第一个说不的人,但一定是第一个让所有人说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