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船越英二/泷泽修/五十岚信次郎/潮万太郎/浜口aaa
导演:市川昆
语言:日语
地区:日本
编剧:和田夏十
类型:剧情/战争
上映时间:1959-11-03(日本)
别名:平原烈火/FiresonthePlain/Nobi
用户标签:市川昆,日本,战争,日本电影,二战,1959,CC,1950s
片长:108分钟
imdb编号:tt005312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军在各地的战场已显颓势,南亚比岛战线情况尤为严重。一等兵田村(船越英二饰)感染肺炎被军曹命令接受治疗,虽然他极力想返回部队,但此时的日军资源紧缺,疲惫不堪,没有战斗力的田村已经成为军队的累赘。返回医院不久,医院也遭到炮击。田村和伤兵安田、永松(ミッキー・カーチス饰)一路逃亡,缺水缺盐的情况下,安田等人用沿路采集烟叶换取物资,田村则杀害当地人抢夺食盐,永松甚至为了生存而上演人吃人的惨剧。战争背景下,人性彻底沦丧……
本片根据大冈升平原著小说改编,并荣获1960年蓝丝带奖最佳摄影和最佳导演奖、1960年电影旬报最佳男主角(船越英二)和最佳剧本奖、1960年每日电影最佳男主角奖。
野火电影网友评论:
难以评价。它讲的是一个人如何在生死之间徘徊并保留人性底线(不吃人)的故事,抛开时代背景单纯当成冒险片看不错,但最后举手投降的大特写明显把主题引向了反战。田村投降的原因一是艰苦的战时条件,二是难以忍受战争中人性的沦丧,二者起因皆为战争,“战争”在这里是原因而非结果,也就不存在对战争追根溯源一说。所以电影的反战逻辑是因为在战争中人(日本兵)过着地狱一般的生活,所以战争应该被反对。但如果日本胜利了,片中日本人和美国人的位置调换,是不是就不用反战了呢?我向来认为以侵略国士兵的视角反战应该从动机而非结果出发,否则就会导向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强盗逻辑。本片实际上对日本对当地人的残害有所表现(田村杀菲律宾人),但我不确定导演安排这个情节是否有这个意图,所以完全无法评价该片。另外对美军的丑化也令人反感它黑色电影般的风格选取与摄影机有意识的运动是令人欣慰的,但它在大部分内部元素上似乎都选择了停滞,我们只能看到个体在危险之中多样而反复地受难,这种缺乏发展与递进的思路很难真正扎根于它试图表达的东西。然而,它确实具备安守本分雕琢电影的良好制作品质,这至少比同样具有这种停滞问题但同时也忽视电影影像层面的纯主题电影好多了。讀了姨學再看此片,倒是可以看出更多的味道。日本輸出秩序的失敗,導致現存秩序的內部崩塌。進而文明底線不斷降低,乃至於食人。然而即便如此,也離張獻忠差得太遠。飢饉病餒的田村看著威武雄壯的美國大兵飛馳而過,慾投降而不能的情境;蠕蟲一般的殘兵敗將匍匐過路,而被坦克團滅的影像,深入人心。吃番薯,吃米粒,吃盐巴,好吃到流泪,因为真的没东西可吃了。/教堂门口的尸体堆,雨水泥泞里的破鞋,一换再换。/轰炸过后满坡的尸体,投降的人被当地女兵打死。/“嚼碎了就吐出来,不然你会拉肚子的。”“我一直都在吃生草。”/“猴子跑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找到。”“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以前老觉得市川昆癫又癫唔晒,这一部算是够狠,可以说是日本《现代启示录》了(结尾还是留了一条缝……)。扭曲的人体和被雨水加炮火蹂躏的土地在cinemascope的拉扯下更加惨不忍睹和超现实,还有几处超低视角+倾斜构图让人物绝望的运动本身产生了晕眩感。船越英二受我一跪……劇中其他人的表現我都可以理解,唯獨理解主人公有些困難——他似乎一直在求生與求死之間舉棋不定,反反覆覆。終於,他還是想成為人,過正常的生活。正常生活就會有生老病死。導演的電影語言用得很好。演員也超級敬業,最後真的都瘦得不成人形了。男主乍一看还以为是西方人。后半部分剧力甚是厉害,把饿这一概念在视觉上传达的淋漓尽致,代入感极强,前半部分相对来说就比较沉闷了。电影更多的是想表现人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会变成什么样,相比之下主题反思战争与否其实已经不重要#胖鸟电影#4.3分。和多少浪漫的《缅甸的竖琴》应该是市川昆思考的两个面向,《野火》讲的是人的“非人”(或许还有最后的抵抗);相比而言,视听也非常现代派。船越英二不愧最佳男主角。放下步枪才能拾回人性,战争中人不再是“人”,南太平洋上行尸走肉的长征。电影里动不动就切腹自尽的故事都是骗人的,活着才是人类永远最基本的需求。鸡毛那段转场很喜欢。猛风掠过地四动,青天难平战祸,连天炮火,遍野尸骸,万里贫瘠地,难闻野花香;苦战经年事不休,乱世无以阻隔,破衫烂履,饥肠辘辘,漫山尸骨附,人性皆沦丧。总体而言这是比较沉闷的一部片。选择道义还是生存无疑是战争中一个永恒的难题。但是,人性毕竟是精明的,在这个问题上的不同取舍恰恰反映了个体的利益。那些日本兵都瘦得眼窝像猴子一样,走路像行尸走肉,倒毙也没人看一眼,死亡倒是一件好事,解脱了。愤青们在叫嚣开战示威之前应该看看这种反战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