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5日,位于白俄罗斯和波兰交界的布格河东岸:鸟儿在歌唱、军乐队演奏着欢快的乐曲,公园里正举行联欢的舞会,祥和中,人们谈情说爱,追逐嬉戏,各自享受恬静、幸福的时光……突然,飞机的俯冲扫射伴着铺天盖地的炮击撕裂了低沉的天空,爆炸的气浪和飞起来的尘埃瓦砾将惊恐的人们推倒、掩埋…… 这就是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最初的经典而残酷的战役改编成的电影《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的开场。 布列斯特要塞是连接华沙-莫斯科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成群的坦克和装备精良的德军围攻中,8000名英勇的苏维埃红军在武器短缺、建制混杂、牺牲巨大的情形下,坚守信念、捍卫祖国,以血肉之躯于弹丸之地牵制了数十倍于自己的德军兵力达三十天直至全部阵亡。 战斗中,团长和政委身先士卒,在反击中沉着指挥,鼓舞惊慌中的士兵燃起斗志,将不同建制的士兵拼成战斗团队,顽强防御要塞阵地;另一侧,德军一队人突入要塞,在搜索前进中与红军中尉率领的边防军遭遇,红军战士们或是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或是舞着工兵锹、铁棒甚至菜刀与德军展开白刃肉搏混战,刀枪不全的苏军凭借大无畏精神杀得德军死伤遍地、落荒而逃。 导演亚力山大•考特以红军小学员的视角,向观众呈现了这场苏德战争史上交战时间之长、红军战士之勇敢顽强、战斗场面之为“惨烈悲壮”的真实场景!在烘托宏大主题内涵的同时,激战场面扣人心弦,空袭、爆炸、火炮、坦克重机枪、火焰喷射器,加之大量烟火、音效、特技的运用,战争大片所包含的元素精彩呈现,视听效果空前震撼!
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电影网友评论:
很干脆的二战动作片,我认为可视作当今一类二战片的代表。令人满意的、不折不扣的商业片,没有太多刻板迂腐的沉积。对于熟悉东线战场、熟悉布列斯特要塞的人来说,这片肯定是看得热血沸腾啊(比如我),对胃口!自从在《莫斯科保卫战》里看过划着小艇的德国士兵,我一见到夏日卷起袖子的人就想到德ccc张弛有度的好片,既有要塞浴血抵抗的残酷,亦用有力的刻画来夯实战斗场面,三位红军指挥官和小男孩的视角能帮助理清多线叙事,避免混乱。结局的悲凉没太大感触,只是从有条不紊的故事中可以看到电影的诚意。相对不满意的就是偏电视剧质感,以及(不知是不是资源问题)部分画面帧数较低导致的卡顿。7分,俄罗斯卫国战争爱国主义大片。因为历史事件是一场败仗所以感觉更惨烈,萨沙战火中穿梭的身影让我想起另一个苏联男孩伊万。电影拍得很棒,但我个人不喜欢这种小规模战役的,苏联卫国战争题材,我还是喜欢《莫斯科保卫战》,《解放》那种动用几十万人拍的大制作。高中时看的片子了,早就记不太清了,只是今天看到了梅德韦杰夫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战斗在前线的战士们,不会忘记那些年在工厂顶替男人工作的妇女们,不会忘记那些拥有相对其年龄不可思议经历的孩子们。他们,全都是战争中的英雄。”四星吧,只是别的片更不济加一星。治郁片,对于普通人而言突然降临的战争混乱死亡,和平不和平又哪是小人物说了算呢。几个指挥官塑造都不错,特别是政委,受不了西方影视里的无脑黑尤其是某法国导演,还不如德国拍的。想去参观要塞。很神奇,看完敦刻尔克回来随手戳了一部下好的电影居然也是讲述“失败”但二战电影,迷之巧合,而这片的观感比敦刻尔克还更好一点。没有花俏的技巧和时间线,还是很传统的战争片模式,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有活下来。布列斯特要塞,最后血流成河。整个电影充满绝望气息,没有希望,没有救援,但依然坚守。我一直期待电影结尾会有救援到来拯救这些不堪疲惫的人们,然而没有,悲剧结尾。这样的民族与人民让人肃然起敬。苏联红军的抗战电影,德军的闪电战遇到战斗民族还是吃了不少亏的。战火总是波及到普通百姓,纳粹统治者的野心完全泯灭了人性,亲历过腥风血雨的战争才知道那是多么的可怕。今年想重新认识一下历史。开始看二战史。心情难以平复。每次看完战争电影都难以用语言表达出的沉重。珍惜和平的时代,感恩那些为我们扛枪作战的战士吧。最近看为什么德国要发动二战这本书,里面讲到布列斯特要塞战役。才回忆起自己看过这样一部电影。记不清楚是在什么情况下看的了2016。这电影有国语版。而且不错啊!除了有点苏联社会主义主旋律。战争描写非常到位,场面刺激。杀没有什么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影片,尤其是我厌恶的苏联。如果要选择,我更愿意看一战的烈日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