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马深义/雷梅/马宁宁/马荣/马aaa
导演:陈为军
语言:河南话/汉语普通话
地区:中国大陆
编剧:陈为军
类型:纪录片
上映时间:2003-01(圣丹斯电影节)
别名:ToLiveIsBetterThantoDie/Bettertoliveon
用户标签:纪录片,中国,爱滋,好死不如赖活着,陈为军,大陆,灰色,中国电影
片长:88分钟
imdb编号:tt0343105
本部纪录片直击“艾滋病”这个敏感而恐怖的话题,以跟踪拍摄被感染的马深义一家为整条线索,赤裸裸的向我们诉说着,这个家庭面对生死的生活原态和他们的心路。上世纪90年代,在河南省南部的一些乡村中,很多村民在卖血脱贫的鼓惑中,因为卖血感染了艾滋病。马深义一家就住在文楼村。一家五口,除了大女儿马宁宁以外,整个家庭都是艾滋病的受害者。纪录片从2001年的春末夏初开始,历经盛夏、深秋、严冬,一直到春节,讲述艾滋病带给整个家庭的这场灾难。
本片荣获2003年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纪录片提名、2003年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最高竞赛单元提名、2004年美国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和2004年英国国家最佳纪录片奖。
好死不如赖活着电影网友评论:
第一次看关于讲艾滋病的片子,第一次这样"直面"死亡,以前知道艾滋病是很严重的病,依靠血液,性和母婴传播,总觉得离自己很遥远,也是第一次听说卖血脱贫。想起来了以前读过的《许三观卖血记》,许三观每次卖血都要喝很多水,只是觉得贫穷让人们什么都可以做,却没有想到他这样去卖血万一感染艾滋病怎么办,自己对于这方面的知识真是太浅薄了。心里压着一块大石头,我们都是侥幸者。拍摄这个题材本身就需要勇气。从片子内容来看,应该是一部长期跟进但抽取拍摄拍摄的影片。导演应该没有完全长期跟拍,而是隔三差五地去拍摄一些素材。因此,如雷妹去世这样的关键情节就显得单薄。除去这些,影像记录的艾滋病家庭真实生活场景本身就具有意义。用节气进行段落划分也使这部片子看起来没那么长。92年开始算,你们结婚9年了。01年,小儿子会走路,她却走了。我看到你们蹲地上,坐矮凳,或者坐地上,所以我总感觉你们姿态低到尘埃里。我直到17年后才看到你们,跟你最小儿子同年的我那邻家妹妹,今年上了大学了,不知道你们究竟怎样了,是依然和我同一个时空下,还是,只能看着你们过去的光影……7.5真正的中国不在北上广深,而在更偏远的内陆。这是《垃圾围城》后第二部让我感到触目惊心的一部纪录片。我知道这件事在当下甚至未来的可能都是微乎其微的,但我还是希望每个生命的个体,都能有尊严地活着,并在此基础上追求幸福。题材很好,拍得很缺乏人文关怀,导演拍摄这个纪录片主要是出于猎奇心态,而不是对于社会现象的一种敏感关注和深度思索。镜头和语言没什么技巧可言,字幕甚至还有很多错别字。能拿那么多国际奖项,说句难听的,有点吃人血馒头的味道。导演每次采访大女儿的时候,总是一副居高临下的态度,刻意又残忍,完全没有站在女儿的角度思考过一秒,充斥着同情心的缺失,那种迫切想要得出骇人听闻的答案的贪婪方式真的让人恶心。「生活得越简单,越单纯,他对生命的欲望就越强烈。」「上面好像有一个主宰在看着我们,我们要去努力,但最终目标达成与否,决定于主宰。我尽量用善良的心态去对待周围所有人。」看了之后的追踪,老大在北京城中村开了理发店,老二在老大店里帮忙。纪录片里老马讲的艾滋病小孩最多能活到四岁,显然是错的。老二在帮她姐姐看店,老三好像16岁了。贫穷是原罪贫困的农村,肆虐的艾滋病,无辜的婴孩,最先染病的妻子没有一句遗言后就去世了,留下的是绝望。小儿子逐渐学会了走路,又有了希望,只是不知道将来在哪里,好死不如赖活着同样在记忆里鲜明着,晒谷的空地,乡下的老屋,同样的屋子下,有人那么艰难地活,不像是文艺作品的活着,纪录片把更赤裸和真实的痛苦,拿到我们面前,让我们自己去想。题材摄人,河南艾滋村的一个受感染家庭的日常生活。比顾长卫的《最爱》拍得更早也更真实震撼。可是导演只是做到了真实的伤痛展览,深层的人文关怀差了些。镜头对准一家患有艾滋病的贫苦家庭,以母亲的痛苦呻吟作为开场,让我们感觉到了这个家庭的痛苦与无助,没有什么是比疾病和死亡更让人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