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独立影像中坚分子吴汰紝,继得奖作品《快不快乐四人行》和《再会吧,1999》後再以贴近民生细腻敏锐的影像,记录下一代的生存环境,以第一身的「我」展开一次心灵之旅。从接近土地的人们身上,寻找到曾经美好的价值意义,由民众生活空间的真实影像,诉说对生命的期待。用诗与影像的自由性,从既远且近的拍摄距离,描绘每个人努力寻找生活的起点与终点,捕捉人生旅程中高低起伏的曲线,《生活在远方》就是从这里开始。
這是一部影片,也是一個旅程。在導演汰紝淡淡詩意的旅程之中,相遇那些努力尋找自己的生活、尋找接近土地的人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起點,一條旅行的曲線,一個等待的答案。究竟這些尋尋覓覓,找的是什麼?究竟那些有形的尋找,揭示的是什麼樣無形的期待?導演在寂靜美麗的空間移動之中,輕輕的訴說,那人們遠方的凝望。(★2010香港亞洲電影節)
《生活在远方电影网友评论》@CNEX清华站的收官片。淡淡的叙述口吻,是对日复一日、机械盲目生活的反思吧。片中人物都存有某种执念—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愿随波逐流。当女作家搬到海边、流浪少年找到晚霞的颜色,阿牛村的自然建筑师们也用自己辛勤劳动的汗水和精挑细选的天然材料,孕育着会呼吸的、最亲近土地的心灵禅修之所…不知道是不是當時流竄著「勇敢追夢」的思想,我覺得這部片就是鄉村恐怖份子、勇氣恐怖份子的最愛,留在城市或鄉村都只是自己的選擇。曾看一本書寫,台灣的紀錄片題材在某個時段流於瑣碎與個人,雖是獨立製片似乎無需要求太多?但題材真的瑣碎到令人無法忍-_-夕阳是什么颜色?泥土是什么触觉?要一个更贴近土地的房子。MLGB,一个个都是城市生活的怨妇,旅行途中最烦碰到这样的另类恐怖分子个中是在展现更多个体吧,少了些探索。镜头有些地方拖沓,节奏整个缓慢。不过有句话挺有共鸣的,我们活着不是为了生活,是修行。静观+介入。境由心生。于是萌生了拍大陆中灵修人士的念头生活在他处的想法是美好的,只是导演伪装小清新失败。。。整个岛都是小清新的感觉,其实是人情味儿吧,也不错啊。献给美丽、无常的东海岸。台东的海水真是蓝得似梦。几个未离开过城市的人,在远方早到了自己的归属~~不好看像是东部海岸的观光宣传片还要故作忧伤太过文艺,更多的是自己的人生感悟。四星半!吴汰紝的片子总是我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