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少校从美国东海岸的特拉华州多佛空军基地出发,直至美国西北部的怀俄明州钱斯下士的家乡,千里护灵,路程超过3000公里(基本相当于从广州到佳木斯,从上海到乌鲁木齐),一路上遇到清洁工人、灵车司机、机场售票员、搬运工、空姐、飞行员、中年男和青春少女等同机旅客、运灵同僚、公路上的司机们、钱斯的老少亲朋好友等,无不深明大义情深意重,绝无二五不着调的脑残非主流人士和持异见者;美军内部也是不分种族肤色,相亲相敬一团和气;在钱斯家乡的葬礼更是盛大庄重,不吝溢美之辞,街上千人空巷挥泪送别,连童子军(约等于少先队吧)也披挂上阵摇旗助威兼接受现场教育,这种阵势咱国内报导正面典型时倒也常见。总之,除了一个官僚点的机场安检员,本片No坏人。总之,这绝不是一部类似《星条旗永不落》决战以拉谷》类的伤痕作品,也不是《锅盖头》类的反思批判作品……
护送钱斯电影网友评论:
平静地叙述了一名士兵在殉国后,从部队到家乡一路护送回来直至安葬的事情。全片没有矛盾冲突,但处处充满了感动,从各个角度表现了人们对殉国的战士的尊重,希望我们国家的士兵也能有此待遇,军人依法优先的窗口不是随便写写而已,军人依法优先是因为在战争和灾难面前,他们也比百姓优先!另,片尾几分钟,处处截图可做桌面,很唯美的镜eee8.1这分虚高的厉害。高估此片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次见美国人是如此齐整的爱国被震惊了,或者对比中国现实越发自卑,感觉自己成了精神美国人。其实对美国社会有一定了解的人来说,此片大概只能算中规中矩。水准情理之中,一切如同新闻联播一样控制的精准、纯粹甚至平庸。主角精神貌似还有点小问题…呃1984年—2004年,出生年龄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生命却永远停在20岁,最后钱斯的照片采用倒叙,也验证着生命的脆弱,战争的可怕,有多少像钱斯这样的年轻人永远倒在战场上?赞同评论里说的,幸好他们能荣誉完整的回家,幸好国家和民众给予了他们荣誉、尊严和所有尊重,反观某国,做的真的差很多真实性很强的细节。陪伴着素未谋面但让人尊敬的年轻军人遗体一起回家,路上遇到一位护送军人哥哥遗体的战士。你不想让战士孤零零留在机场,一个人在遗体身边等到天亮。有人说故意煽情,正相反,它没有煽情,才难能可贵。这背后的战争原因与这年轻人无关,他只是个曾经背井离乡的孩子,今天终于回家了两个人对Mike说过的‘Thankyouforyourservice’成为17年一部反映PTSD片子的片名,两个片子的表达截然相反,真是莫大的讽刺。可是看到最后的仪式,想到我们国家牺牲的和安全归来的老兵,援朝、中印边境、援越、珍宝岛、对越自卫……想想他们今日的境况,备感寒凉。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题材已注定这是一部煽情飙泪又温暖的主旋律片,不禁想起9年前在马尼拉参观的美军二战墓地,上千位阵亡的将士都有各自单独的墓地,纪念石碑上刻着所有遇难者的姓名。每一个为国捐躯的人都应该被记住,这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位战友、一个兄弟、一个儿子……【护送钱斯】和博书无聊时一起看的片子,怎么说呢,抛去伊拉克是否正义这个话题不讲,毕竟每一个美国士兵是没有错的,他们只是去执行任务。死者为大,对民族英雄的敬重,每一个镜头需要都做的很到位。虽然有过度煽情的嫌疑在,但是尊重人性,对战争的反思都是很好的表现。真人真事改编,算的上是米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片吧。要我说全程抵不过最后几秒--钱斯小时候的录影回放片段,灵动反衬生命无常,更何况战时的军人。很多同类型的片子通过多元的角度和故事去讲伤亡、悲痛、饥寒、暴乱、惊慌、悔恨、怀念,最终都九九归一的指向反战与和平。很安静的一部电影,美国精神到底是什么,有几个点真的被深深打动,在护送任务中升舱,行驶途中路人车开灯,这是对逝者崇高的敬意,任务完成后,中校脱掉军装和普通人一样过安检,经济舱.对比我朝,如果知道飞机上有军人尸体,恐怕还会要求更换航班吧.作为一个绝对理性的人,看到这种美国大兵正传并不觉得感动,只感到悲哀。09年的美国普世价值观不知是否还适用于如今的美国。—————-片尾的山河永驻,岁月依旧让我真正感动了一把,一切的平静都不是毫无代价的,一切的离开都是某种意义上的继续。电影的主旋律就是对生命的尊重,这一点一只通过别人的行为体现了出来,虽然故事平淡却也打动人心,这种场面和仪式感总会让人有一种敬畏与感谢,想起一个新闻朝鲜战争的将士遗体归国时的仪式感也是一种冲击,这都是尊重逝者,或者说给他们无上的荣誉。对这种题材不感冒,看了半个小时昏昏欲睡,无感,觉得也就一个小时多一点,后面应该会有起承转合吧,谁知道一直这么平淡,就一个护送士兵遗体的故事,没有战争的宏大场面,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染煽情,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