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首页  »  与安德烈晚餐  »  与安德烈晚餐

与安德烈晚餐

与安德烈晚餐

主演:
华莱士·肖恩 安德烈·格雷戈里 JeanLenauer RoyButler 
备注:
1080p高清
类型:
剧情 喜剧 情电影 
导演:
路易·马勒 
别名:
与安德雷共进晚餐 与安德雷吃晚餐 My Dinner with André
更新:
21-10-22/年代:1981
地区:
美国
《与安德烈晚餐》内容简介

主演:华莱士·肖恩/安德烈·格雷戈里/JeanLenauer/RoyButlddd
导演:路易·马勒
语言:英语
地区:美国
编剧:安德烈·格雷戈里/华莱士·肖恩
类型:剧情/喜剧
上映时间:1981-10-11
别名:与安德雷共进晚餐/与安德雷吃晚餐/MyDinnerwithAndré
用户标签:路易·马勒,美国,法国,LouisMalle,美国电影,1980s,Louis_Malle,电影
片长:110分钟
imdb编号:tt0082783

整部影片讲的就是一个演员兼编剧跟一个导演在餐桌上讨论各种人生话题,有很强的思辨性。片中的两个男人,“我”和安德烈。一个是心比天高,另一个则安于现状。两人在一顿晚饭的时间里谈了各自对生活、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和迷惘。说起来,这两个人无限的平凡,不仅貌不惊人,甚至你回过身就会忘了...
  1957年,年仅25岁的路易·马勒执导了《通往绞刑架的电梯》而一举成名,影片蓄意的打破了传统法国电影的叙事习惯,偷师于好莱坞四五十年代的黑色电影的风格化叙事,奠定了个人风格的基础,甚至被誉为是新浪潮的先驱。而这部《与安德烈的晚餐》是导演移居美国后制作的影片,其以两个知识分子在一家餐馆的心灵交流为主线,但采取的是将剧情片与纪录片融合一起的叙事方式,而富有探索精神及实验色彩(后来徐静蕾的《梦想照亮现实》便是明显的借鉴于本片)。标准公司即将发行的版本不但重新修复了画面,还收录了全新录制的两位主角(即华莱士·肖恩与安德烈·格利高里)的访谈、BBC公司制作的相关电视节目“与路易的晚餐”等。

与安德烈晚餐电影网友评论:

镜头在小范围的灵活调动和镜子的使用缓解了空间的狭窄,侍者的几次出现填补了人物上的空白,来自镜头外的杂音与其说是表现现实,不如说强化了仪式感。整个过程仿佛一场授课讨论,安德烈的思辨渐渐引出主人公的抗拒,才使得这场晚餐成为对话,成为哲学与哲学的碰撞,让两种阶层两种生活产生摩擦,而不是单方面的倾诉。观众与主人公经历的过程是类似的,面对陌生人和环境时的拘谨,渐渐被谈话内容吸引投入争辩,到最后晚餐结束时的如梦方醒。在某个节点,我不再觉得无聊,并且放弃了解构对话,不自觉地沉浸到谈话内容中去。电影结束后,我觉得不能再用旧有的眼光看待一切,感到本来牢固的东西在发出哀鸣似的颤抖。这种感觉没有持续很久。

独一无二的观影体验。除了短暂的开头和结尾,整部片就是两个老友的一顿饭一场对话,诚意满满真材实料,既有思辨的智慧,又不乏幽默底色。尤其妙的是,两位讲故事高手单一场景下的侃侃而谈,观众脑中却充满鲜活画面:波兰森林中的即兴表演、日本僧人的二指禅、在苏格兰实验农社中种菜盖房子、在纽约舒适的小公寓中盖着电热毯喝咖啡读CharltonHeston传记,还有更多神乎其神的故事……一切看似轻松写意浑然天成,其实背后的打磨颇费心思。两位主演在半年中每周聊天两三次,录下来作为素材,之后花一年的时间以此为基础创作剧本,又找到路易·马勒执导,为影片定下低调而一丝不苟的视觉风格。

是迷茫期很适合观看的一部片,有对人生、艺术等各种观点的探讨,也有作为普通人应该如何存在的简单的分享。对我个人来说看一遍大概可以理解百分之三十的内容,但片中两位角色对于真实的追求,对于生活中细节所能带来的愉悦,对于让自己感受到存在、不要适应习惯,要永远思考都是值得让人深思的。决定每隔一段时间看一遍,以提醒自己要保持自己对未来、对真实、对实实在在的存在的思考和追求。

耐心看完前面那些奇奇怪怪的经历描述,进入到人生观的对话部分,会发现挺有意思的。我觉得到这里会自动分成两派,而我个人倾向于肖恩的观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非毫无意义的,虽然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现实非常残酷而无聊,但是总有值得开心的事情。未来可期,可能我们未必能影响世界,但是,我们能够做到爱好值得爱的人,心怀善意地过好每一天~

两个人的对话,带出了状态和观点,焦虑和迷茫,让每个看过的人有所受益。我们自己赋予自己一些意义,人们已经在世界上筑起了很多的高塔,那么心里也可以有。真实是个脆弱的东西,你去怀疑的时候它就变得漂浮,但在一切漂浮里涌出的想抓住的就是真实,是活的最真切的一刻。找到自己,跟着自己的心作回应去表达,忘记目的与价值,真好。

来说说最近的“巧合”,那便是:你常循环的那一首萨帝的裸舞之曲《GymnopédiesⅠ》,前日在社交软件见到过,今日又在此片片尾听见。未来是否真的已经存在而他是否正为你传递信息?比如自身的ID,诸如许多初次结识的词汇居然神奇地立即出现在另一个地方...我不得不相信某些趋势,但不愿为其冠上命运二字。

居然是相互能懂得对方说的点到底在哪里,见解不同也能好好说完/听完,简直是沟通模式的理想范本。但即使如此,wally一开始还是心里打好小九九,怕andre是豁胖或者拿自己当垃圾桶。然而为免尴尬的提问,似乎被andre认为是真心在问,抓住一个机会就这样全说出来——一定是憋了很久啊,有点惨

6/10。安德烈相信思想高于物质,肖恩则代表实用主义,分享着跑去波兰森林与巫师共舞、日本和尚一根指头支撑身体倒立的奇妙见闻,再到戏剧观念、人生哲理的争辩;发挥演员个性和控制语速、细心调度的反应镜头、减少侍者其它顾客掉入场面的取景,这些手法使观众脑内参与到俩主角谈话内容所形成的画面感。

有名的话唠片,密集又晦涩的对白看得人太阳穴紧绷,简直喘不过气来。一个小故事还没回味透,紧接着又开始另一个,有故弄玄虚的嫌疑,但有些也的确直戳人心。总感觉导演没掌握好节奏,这一点上不如伯格曼,对白上又太过掉书袋,不如伍迪艾伦那么平易近人。到头来我只记着片尾曲好听,其它几乎没有印象。

从废柴联盟知道这部片子。以近乎纪录片的手法来拍这点很神奇(有些片段单拿出来真的很难区分),看完觉得废柴联盟学得还是差一点,梦想照进现实也是。不过Andre跟Abed长得真像啊!虽然形式上只有不换场的二人对话,但内容足以拍出很多部戏了。另外蜂巢剧场的名字不会是受了这片子的启发吧?

去年的圣诞夜电影。抱歉,爱这片和路易马勒不相干。说这是话剧电影,不因为它的形式,而因为它的内容,它的笑点,它的神经质都在话剧上。当安德烈唠出波兰贫困戏剧庸俗化到沉浸式戏剧那套嗑,那是只有戏剧迷才能会心大笑出来。不过,这出戏说到底只是纽约客知识分子对嬉皮反文化激流的小心谨慎罢了。

1.今天川普总统的大形势下,这种电影会被无情的嘲笑。可这就是知识精英们的日常啊,这种思考、讨论、分享并没有妨碍到谁啊?这些对生活、社会的思考可以说是这些知识分子的日常思维训练吧。2.以前这种方式拍电影的有很多,伯格曼就是杰出代表,现在就只剩伍迪艾伦、林克莱特了。3.不重复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