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的珍和弟弟斌相依为命。由于生活艰难,母亲不得不把一对子女寄养在外地亲戚家。独自生活的姨母虽同情这对苦命的孩子,却整日以酗酒排解生活的苦闷,孩子们对她来说不过是生活上一个不小的包袱。不久后,这对苦儿又被送到了乡下外婆处寄养。对孩子们来说,生活如此艰难,他们始终不知道自己的下一个落脚点在何方……香港将片名译为《储不满的钱罐》,源自片里母亲对孩子的承诺——只要将钱罐储满,妈妈就会回来接她们。然而小小的钱罐终于被装得鼓鼓的,妈妈却没有踪影bbb
储不满的钱罂/无树之山电影网友评论:
#LKFF,故事随处可见(虽然同看的德国同学觉得不可思议,她问:为什么没有socialworker,政府的帮助?),导演重现以孩子们的视角看到的世界,很真实自然(导演本人有过很相似的经历)。韩国电影中小孩们的“演技”一直都很惊人,好奇导演是怎么捕捉这般真实的“表演”的,可能跟全国民时刻按不同身份看他人颜色的生活方式强相关。感谢从未让我怀疑过的父母的爱,如果能够以十分之一的爱报答的话,也不会每次看东方家庭戏都感伤。从寄望于存钱罐存满钱妈妈就回来,到“妈妈是骗子”,再到自己带着妹妹好好生活“婆婆你的鞋开口笑了”,我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就是那么想妈妈,害怕“妈妈不要我们了”,特别真实。姐姐再怎么比妹妹懂事,也只是个在饭桌上就能哭起来的小孩子。两姐妹结局一起唱歌真是太戳人。姑娘呀,你能过好这一时,就能过好这一世。小演员如此真实自然的表演,是怎么做到的?电影真实的写照着留所儿童的无奈跟凄凉,小朋友的心思是最剔透的,敏感,善良,婆婆相处的日子虽然枯燥,小朋友却多了时间的打发。电影中两个小朋友吃了面包在站台等待妈妈的镜头,在乡下接过婆婆手中红薯的镜头,孩子的成长需要陪伴跟爱,现实存在各种无奈,而孩子和老人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善待他们。从开始的几分钟就觉得节奏很慢……慢到我想快进……某在我身边说是因为我太浮躁。好像是,习惯了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很难停下来慢悠悠的去看一部节奏很慢、大概很难适合现在心境的电影。不管怎样,在忙季,看完。故事没有多少亮点,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镜头不错,每个镜头都有一种真实质朴的感觉。全片没有过多的渲染、交代、情绪化。母亲被混蛋父亲抛弃,独自抚养两个女儿无力只好无奈丢给嫂子,再转辗丢给年迈的外公外婆,从城市到小镇最后彻彻底底到了农村。孩子们的心,也随着一心以为只有装满小猪储钱罐,妈妈就能遵守诺言回来,到认清现实。但最后还是善良的拿出储钱罐给外婆买鞋。对白很少一部片子。剧中演员应该基本非职业,全程非常自然真实。虽然题材不新颖。按我从前所看同类题材往往少不了突出煽情、跌宕起伏,这部却是从一个第三者角度用镜头记录的两姐妹的生活。事实就是这样,往往不是呼天抢地而是像结尾那般继续生活却无法预测未来。画面也很美,梦幻又破碎。比起爱回家更觉得像无人知晓,同样是被母亲半抛弃。是在该有所作为的时候一事无成可悲,还是在很小的时候便注定走一条很艰苦的路可悲。在外婆家的时候我很害怕爱她们的外婆也会死掉那就太难过了,没有鞋穿的外婆那段我想起来了爱回家。电影在小女孩我想对每一个人都好的歌声中就这么结束了可怜的孩子在那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父母温暖的怀抱,像浮萍,像柳絮,无根无主,独自面对现实的残酷。作为一个孩子,无法像同龄的小伙伴一样,承欢在父母膝下,无法享受良好的教育,没有丰富的物质资源,没有开阔的视野,今后的生活该何去何从大概在自己心里也没有底吧!婆婆也许是相对较好的归宿没有恶意对待给吃饱还给鼓励所以姐姐思索之后和妹妹一起把存钱罐拿了过来拿给婆婆买鞋子当然她们放弃了等待妈妈回来的幻想尽管懂事意味着要失去很多但还是希望可以早些独立与懂事但还是会忍不住心疼这些过早懂事的孩子她们什么都不缺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不是,但至少穷人的孩子也会有父母的疼爱。那些没有父母亲人照料的孩子到底在过着怎样的日子啊?年仅几岁的小女孩,会懂得看眼色,能察觉到话语背后的隐含意思,多可悲。但我们也很庆幸,不是吗?他们还那么会爱人。好讽刺啊……今天看的两部电影无意题材相同,最近一直觉得某国电影每一个场景都很真实就像是有无形的探头在进行真人生活的纪实,这一点想点赞,也许会有些粗糙,但因为这接近生活的粗糙才会激发更多的共鸣和身临其境放佛亲自在现场用眼睛观察着这所有一样。韩国版《无人知晓》,其实中国这种情况也挺常见的,不要给我讲什么现实的压力,年轻人谁没有压力,只能说不是所有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从小被父母抛弃的孩子,过着寄人篱下的平静而绝望的生活,这样的经历怕是一辈子都难以抹去,真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