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阿德里安·蒂蒂耶尼AdrianTitieni饰)和妻子玛格达(莉亚·巴格纳LiaBugnar饰)结婚多年,两人共同养育着女儿艾丽莎(玛丽亚·维多利亚·德拉格斯Maria-VictoriaDragus饰),漫长的婚姻生活令罗密欧和玛格达都感到疲惫不堪,对妻子早已经没有感情的罗密欧唯一的指望,就是将艾丽莎送出国留学,希望她能够尽早离开这个陈腐不堪的国家ddd
让罗密欧没有想到的是,艾丽莎竟然在会考前夕遭到了陌生男子的袭击,手臂受伤,导致她在之后的考试之中发挥不佳,为了不影响艾丽莎的前途,罗密欧不惜一意孤行贿赂官员买通阅卷老师,全然不顾妻子和女儿的感受,殊不知,这一连串的举动,令他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
毕业会考/毕业风暴电影网友评论:
第一部罗马尼亚电影,甚是惊喜,手持摄影和小景框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客观视角旁观人物的生活,不代入任何情感以自己的立场做价值判断是影片的高明之处。一镜到底的长镜头调度仍可见许多精巧的设计和情绪表达,观众跟随主人公却不进入主人公的情绪,了解其困境却未必要感同身受。对于阶级冲突、社会治安、教育公平、中年危机中的两性关系的反思融入其间。一个人的一生的确不该由一场可能被无数不可抗力因素影响的考试决定,但这似乎也不能成为不道德的理由,影片中的父亲疲于奔命做了所有他能做的,而女儿也做出来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不可逆的生活在此之后仍将平静如水的进行下去,余下的则交由观众评判。同一场景有很多前后呼应的构图,父亲两次独坐在游乐场的远近变换,几次车内场景的机位变换,很精准地展现人物心理;每个构图空间是一组人物关系,长镜头通过其中的人物前往下一空间来维持,一组空间串起来就是个大的人物关系网,这种拍摄严谨而巧妙。同为欧洲三大青睐的现实主义尖锐影片,一次别离、毕业会考等给我的感觉大同小异,结局可以隐晦也可以圆满,其效果由导演通过影片前期的控制来决定。《会考》的结局很通俗,不能说蒙吉放不开,只是他寄予了自己国家更美好的希望。中产阶层的中年人士,以自以为熟练的那套处世之道教育自己即将步入社会的孩子如何用一些所谓的“方法”在社会上立足。而孩子从小长大被灌输的美德却被逐渐丢失掉。当这些“方法”都不管用的时候,这真是对这个阶层的人莫大的打击和讽刺。现实主义作品,无论中外,都像利刃一样刺进观众的心。中国这样的电影,太少了。如果要拍一部,就原封不动把这部电影带入到中国的社会中,也是无缝连接可靠的中年男人危机,影片的困境大概是现实的翻版,令我心有戚戚焉。环环相扣,只是往分叉路迈出了一小步,就在毫不自知中把自己推向无罪之地。“这里不是我的家吗?早就不是了”,离开了社会关系的人,是什么人呢?很可惜而又可以预见的是,影片没有给出任何的解决办法,正如现实生活一样,只能寄望于时间。这是我所痛苦的别人的故事,也是身处其间无法摆脱的困境。结果比过程更重要。在这个讲人脉讲人情的社会,有些人凭借关系走后门获得了上名校的机会,获得了更好的工作岗位。受益人洋洋得意,旁观者抱怨自己为什么没有个好爹。我承认我就是羡慕那些有后台的,扪心自问谁不想走捷径呢。当走捷径变成理所当然才是最可悲的,但到底是谁的错呢。毕竟谁都不能选择自己的父亲。勉强及格。罗马尼亚诸将里,蒙吉算最古板的之一了。男主的塑造是成立的,但这个人够没劲,对话写的也差,和一个中学学历的普通中国家长没什么两样。因强奸未遂导致女儿会考危机,男主找关系帮忙却陷入检察院的骚扰,同时面临情人的摊牌和家庭的解体。个别镜头安排有余味(女儿至情人家一场),节奏不好蒙吉导演的又一部作品。依然坚持很多镜头的手持机器拍摄,给观众某种真实感以及现实感让人很容易融入。导演细致且不乏深度的思考也可以看出运用不少到电影表现中。频繁的电话铃声,莫名的偷袭,悬疑性人设的场景出现…都很能讲剧情情节推向再一次的观众发问以及气氛渲染,是不是的细节都在拷问着人性…最可怕的父母就是自以为看透世界的父母。他们可能明明连自己的生活都处理不好,还来干涉你的自由意志哦。他们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你——人生在世,走什么路、做什么选择会更有利。我想,为人父母的最高标准,应该是有底气能够让孩子不被所谓现实击倒,不丢失好奇心和冒险精神,什么时候都敢于犯错。四个戏剧性的包袱贯穿始终:砸玻璃者的追踪,强奸未遂者的调查,出轨的父亲与单亲妈妈,考试作弊的安排。四个包袱对应了四组关系:自闭儿童与母亲、早恋的男女学生、出轨的中年男女、临近死亡的患者与医生。这是分别处于四个年龄段的人们,在关系中将人物的性格立了起来。牛逼。3.5。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去自由飞翔,而不应该做笼子里的小鸟。当今社会终究是个人情社会,能够通过关系去操纵一切,也会因为手伤考试延长半钟,有弊还是有着利。同样的社会问题,老外在感到自责愧疚不安的时候,国人却因为这层关系网而洋洋得意。与其他罗马尼亚电影类似,依然用小人物的真实境况反映人民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旧政权的阴影挥之不去,困扰着它的后继者,而每个人都是这个糟糕体制的一部分。但他们起码还有内心的挣扎和负疚,而我们呢?当考试成为逃离腐败和绝望的唯一机会时,这个体制也是悲哀的。给男主的正面镜头很少,基本是一半背影一半1/2侧脸,还有零星一些3/4侧脸,看着看着好像突然感受到了他的交流,为了存在而存在,挣扎在现实里,妻子、女儿、家庭、情人和他作为社会性个体有所联系的其他社会性个体,千头万绪,让人疲于应付,很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