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布拉迪·科aaa
编剧:布拉迪·科贝特/莫娜·法斯特欧德
主演:罗伯特·帕丁森/斯塔西·马汀/利亚姆·坎宁安/贝热尼丝·贝乔/卡洛琳·博尔顿/丽贝卡·达扬/苏菲·柯蒂斯/卢卡·伯科维奇/汤姆·斯威特/友兰达·梦露/米迦勒·埃普/斯科特·亚历山大·杨/罗德里克·希尔/杰瑞米·惠勒
类型:剧情/悬疑/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英国/法国/匈牙利
语言:英语/法语/德语
上映日期:2015-09-05(威尼斯电影节)/2016-08-19(英国)
片长:115分钟
又名:独裁者之诞生(港)
IMDb链接:tt2815902
战前童年的剧情简介······
影片讲述1918年一个美国男孩随父亲来到法国,在这他将度过童年,然而许多黑暗、恐惧让他变得冷峻无比。
战前童年电影网友评论:
哇噢!这应当是近两年最棒一片!一上来就遭到scottwalker配乐的镇压,那简直是artzoyd一派的暗黑新古典呀!这不是青少年心理电影,而完全是政治写照。一战后的欧洲,是美国资本的私生子,威尔逊的和平主义并没能让老欧洲受孕,而代表老欧洲文化艺术的母亲,虽自愿放弃产子,却仍免不了被儿子打死。距离神作仅有一步之遥,叙事稍弱,衔接并不流畅,长度需要再加至少半小时。大师级摄影与配乐,电影里的空镜头、运动长镜头和固定长镜头都值得推敲。35mm胶片拍摄配合1.66比例,捕捉到了70年代法国政治电影的色彩,这也是我认为视觉感受最佳的尺寸比例。很难相信这是处女作,布拉迪·科贝特值得期待。想起两年前买过一场这个的票,最后在家睡过去了,后悔!港译真厉害,译作《独裁者之诞生》,把全片透得干干净净。场景/镜头设置基本上呈对称状,从中部开始后,逐渐回馈出先前设置的表意。唯独男孩跟老师在外散步时,给了一个从极远处来的模糊视点,直至电影完结都寻不到视点的发出者,仍是一团惊悚的疑云。我们回顾独裁者童年找必然性,但童年之恶却无法成为孕育独裁者的原因。好人物的灵动,是因为有际遇的偶然性这一层,别忘了希特勒是追求艺术的理想青年。这片像是被精确计算的食谱,100g暴戾父权+100g严苛母权+1升时代这泡污水+两颗音乐番茄,靠不俗的技巧烤成番茄披萨,离哈内克还差得远。既看不出熊孩子是两次大战之间欧洲时局的投影,也没做到对恶魔如何炼成自圆其说,一上来就已经形成混蛋性格了,想表现缺爱给孩子造成的影响也讲得站不住脚.挺适合吓唬家长的,是一则熊孩子豢养寓言.再说即使为了表现惊悚,也不必把光打得都要看瞎了,还不甘寂寞提醒观众影像风格的存在,过于模式化。恶魔之起源。联想到了多年前看的《约书亚》。作为处女作来讲可圈可点,尤其是通过固定空镜头和压迫性配乐营造气氛,但隐喻过多且故弄玄虚,最终玩砸。嫩牛五方自《暮光》系列后选片眼光可以,本片虽是客串但很亮眼,尤其是片尾的造型。斯塔西马汀应该是重点关注的演员,感觉会成为下一个伊娃格林。阴郁的色调,冷静的画面,诡谲的配乐勾勒出自始至终的不安氛围。论领袖的童年,每个章节都穿插着二战史实资料片,暗示一种呼应。充满了伪善,冷漠,极权的童年与最后一章“新纪元”的独裁者相呼应,虽然最后出现的不是纳粹党旗,也不是苏联军服,但将近两个小时的压抑早已让人不寒而栗出场时他是长着翅膀的小天使,到结尾已经成为一条恶龙。最初的恶作剧不过是扔石头,最后他冷对母亲反抗父亲,家中大宴宾客,他跳上餐桌,大声宣告“我不再相信祈祷”。养不教父之过,独裁者的诞生,大到国家小至家庭,是生为父母的悲哀,更是一代人意识形态的写照。逼格比较高的一个电影,不知道想表达什么。配乐搞得跟鬼片儿似的,听起来倒是蛮酷,然而感觉和内容完全不搭,不知道有什么卵用。其实这片子尽管节奏慢了点儿,情节倒还有点意思,并不算太闷太难看,但导演就是偏偏要摆出一副“看啊我很闷”的样子,并以此为荣……独特成熟的手法,回想导演作演员时给我的印象,的确符合影片的风格,但主题仍有模糊不清的地方。作为一部室内戏,是要讲述一个男孩如何在家庭的影响下变得疯狂,残暴,不再信仰,但导致他转变的家庭因素没有从深处显现出来,似乎男孩生来的忧郁因素才是罪魁祸首。除了最后他是他儿子之外,其它很多地方匪夷所思。为什么突然用石头丢人,为什么光着身子,为什么报复心那么强?没有太合理的解释,父亲淡漠,但最后也是实在受不了才是第一次打男孩。一切只能解释成这个孩子有恶的天性?独裁者的诞生不如说是觉醒。英国人出资让美国导演拍一部在法国人面前给美国洗白的电影,不知是何用意和居心。打着怪异小孩的招牌,大赞美国人在战时法国做了种种好事。200年前,要不是法国举全国之力打英国,可能美国都建不起来,结果法国人连个零头都未分到。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