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丁bbb
编剧:秦培春
主演:郭凯敏/吴玉华/刘信义/徐金金/肖雄
类型: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1982
又名:Niguang
IMDb链接:tt0342830
逆光的剧情简介······
80年代初,剧作家苏平回到他出生成长的上海棚户区,重新看到了这里熟悉的一切:自建的小楼,狭窄的街道,那些久违却又熟悉的面孔。
几对不同类型的年轻人引发了他的创作冲动,他不由得要告诉大家一个萦绕心头的故事:造船厂钳工廖星明,从小生长在棚户区。十年动乱中,他在苏平和江老师的启发诱导下,抓紧时间学习,努力掌握文化知识,不参与武斗和派性争斗。他注意到自己周围许多年轻人思想的贫困、愚昧无知和轻率,感到悲哀。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利用业余时间,致力于科普作品写作,决心做一名现代文明建设中的灵魂工程师。
他和出身干部家庭的夏茵茵相受了,但受到世俗门第观念的非议和阻挠。廖星明勇敢地接受了这个挑战,他同夏茵茵一起,冲破阻力,结为夫妻,在困难的生活道路上一起扬帆奋进。廖星明的妹妹廖小琴却是另一种类型,她思想单纯,没有理想,经不住金钱的强烈诱惑。他不假思索地收受了小齐的1000元钱,听从他的花言巧语,答应冒充小齐的女朋友,让海外的姑妈过目。结果,成了一幕丑剧,她索性抛弃了纯朴的男朋友黄毛,投入了小齐的怀抱。
造船厂的电工姜维,其父在海外经商。他不学无术,玩弄生活,他嘲讽相貌一般的徐珊珊对他真诚的爱情,但在追求外貌漂亮的夏茵茵时,却要求人代写情书。在爱情方面受到挫折和伤害的黄毛和徐珊珊,在共同的劳动中为彼此的美好心灵所吸引,不久相爱结婚。
苏平颇多感慨,就像在辽阔的原野听到牧童的短笛的短笛声一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虽然还少,但确确实实是在萌生着。
影片注重青年群像的塑造,追求思想内涵的丰富,主题意念多角度,表现矛盾冲突时不停留在冲突的表面,而进入人物的内心,借助诗的造型力量去完成内心的描写。
影片以夹叙夹议的形式,采用“时空交错”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方法,时而叙述,时而抒发,时而说人说事,时而感慨万千。全片的结构分为三种时空关系;现在时,强调抒情性;过去时,强调写实性;将来时,强调哲理性。在表演风格上,追求流动式的,合于正常人的生理感觉。影片在艺术表现方法的探索上作了有益的尝试。
逆光电影网友评论:
一辆公交车上,两对男女的回忆,挣扎着爱情,欲望,信仰和自由.1982年,丁荫楠导演了«逆光».这部以几对身份地位完全不同青年男女的爱情过程,展现时代下人们各自不同的选择.电影叙事手法独到,对比叙事拉开身份和追求的鸿沟.真喜欢那个有追求希望的时代,即便精神的丰满远远抵不过物质,但幸福的意义却很散文式的手法,诗一样的画面。饱含着那个大转折的年代人们的思考,疑问,好奇,忧虑和对未来的憧憬。有些人从愚昧中走了出来,有些人则掉进了钱眼里。我虽然不是那个年月的人,可是看的出来这片子在当时一定能使观众产生极大的共鸣。幸运的是,现在果真有一个富强的祖国出现在东方……2014.10.182年的作品就已经预见了未来一个时期的困惑。当从伤痕年月走出来的心灵遇到知识的甘露,自然酝酿出诗意的价值观,充满了理想奋斗。可遇到大门开放后的花花世界,又显得不知所措,迷茫于精神与物质的矛盾中。片中两对男女,一悲一喜,最后的立意也很明确了,但愿我们每一天的太阳都能不同于昨日。摄影确实很棒对茵茵的面部特写很有憧憬意味苏平的voice-over有点累赘用这样一个非主要人物的声音讲述有点奇怪语言有点生硬一个很复杂的文本:劳动的重新等级化对工人和下层的歧视对脑力工作者和知识、科学的近乎膜拜上海滩上重现的外国人以及由此带来的民族情绪贫富分化重现和对金钱、片中的江南造船厂在十年前筹办世博会的时候消失了(当然也有次贷危机的影响)。男主家住苏州河,要到城南黄浦江边上班,二十多公里,确实不近。吴玉华真漂亮。片子里出现了中国引进的第一部美剧《大西洋底来的人》,让人觉得不管是造船厂还是男主写的海洋科普读物,都是蹭当年当红美剧的IP。30年时光改变了多少。1982年的老虎窗,大光明,国泰,沪东造船厂?,双鹿电冰箱,橘色的巨龙车,摆渡轮。不是这个时代怎么了,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权衡是一道永恒的选择题“你说地上有阴影,因为你总是低着头,挺起胸来迎着太阳走,把黑色的影子永远抛在你的身后”。八十年代的诗意稚气又真诚,摄影意料之外的好,又为那个短暂的理想主义的中国增加了未来考古学的气氛,更难得是,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的隔阂居然因为文学的洗礼被轻易打破,如此魔幻的设定令人回望了一个一去不返的把知识作为大众信仰的时代,美好、易碎又充满复古情怀。1980年代正值伤痕思潮大行其道之时,这部电影也不例外。但年轻时候的郭凯敏、顾永菲真的闪动着耀眼的光芒啊!1980年代的浦西市井日常,工人与知识分子,棚户区与南京路,穷人融化的冰棍与双鹿牌冰箱里的水果沙拉,都是一个时代城市面影的见证。好看! 如果把一部电影比作一个生命,这部电影就是那种很有“精气神”的一个鲜活的生命。涌动着的激情、向上的力量,深深的忧患,浓浓的诗意,在片中交织在春天湿润的雨丝里。郭凯敏把人物的灵魂和本片的气质完美地展现出来了。20181209le。从故事设计到台词旁边,无不流露着强烈的文学气息,是文学性大于电影性的片子。很多观点和审美都跨越不了那个时代,但对于物质与精神的思辨,与今天别无二致。今天的择偶大概还有过之吧。如此一部崇高诗意,散发着理想主义气息的新中国电影杰作,魏铎的摄影堪称大师级别,丝毫不逊于尤里斯·伊文思的都市诗意影像。但这么好的作品,居然连一张像样的DVD都未曾发行,痛呼哀哉!时代大潮下青年男女对于精神和物质追求价值的诘问,还有大时代历史裹挟下的困惑与迷茫,明亮的逆光辨不清前行的方向,诗意的旁白意蕴绵长,全然没有后现代感十足的村上春树般的矫情与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