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2年起,摄影师格利高里·考伯特前往世界各地,拍下了许多展现人类和动物之间亲密关系的照片。这些画面震撼的照片不仅促使观众通过人类的眼睛来重新观看这个世界,还从动物的角度来对其进行解读。 "Learntodreamwithoneeyeopen." GregoryColbert 也许你读过很多摄影师的故事,也许你看过很多风光摄影作品,可像格雷戈里那样走遍世界,拍下了人、野生动物和大自然微妙关系的经典作品,其中充满着诗意和灵气的摄影师恐怕不多。看看他镜头捕捉到的瞬间——和大象嬉戏印度少女,雄鹰展翅下的缅甸僧侣,同猎豹深情相拥的祖孙二人……眼前这些影像纯净无暇,已存在于世上数千万年。自然摄影师格雷戈里·考伯尔成功地在人和野生动物之间寻找到久违了的爱和信赖,画面中我们找不到恐惧和危险。 一部长度为1个小时的影片,叙述了一个男人突然从大城市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一年以后他妻子开始收到他的来信,一共365封(“尘与雪”这个词就是在编号为364的信中提到的)。明年这些信将汇编成书出版,前面将附有一篇考伯特为展览写的专论。 影片分成好几部份,有大象、鲸鱼、花豹、老鹰、和山猫等……影片拍摄极美,每个篇章,配上音乐,就像一首诗,人类与动物都没有说话,但是肢体的语言诉说了一切。看著影片,静静的欣赏动物和人类优雅的互动,脑袋中那些假设性的思考也就暂时拋开一边了。
尘与雪电影网友评论:
「当房间烧成废墟,我看见了更皎洁的月光,我看见了所有赐予我的幸福,所有转瞬即逝的欢乐。我看见了我违背的誓言,不曾释怀的痛楚,未能痊愈的伤痛,压抑住的泪水。我看见了我不曾哀悼的死亡,没有回应的祈祷,未曾开启的门和始终开放的门。我看见了被我遗弃的爱人,未能实践的梦想。我看见了所有给予我却不能接受的一切,我看见了我期盼的却未能收到的来信,我看见了所有应该发生但从未发生的一切ddd一部美到极致的摄影纪录片。干净、空灵、自由以及诗意。如此作品源自导演对于美孜孜不倦追求的内心,画面表达出来的天人合一的构想,人与自然完美的共处,没有杀戮、远离假恶丑。愚钝不堪的世间竟然有这么一幅作品令人心灵畅通,忘却烦恼,忘却一切。忘却了,自然拥有全部。尘与雪隔着一截淡然的内心。只需要感受安静就好了重要的不是纸上的文字而是刻在心灵上的镌刻烧掉这些信吧将灰烬撒在雪中在河岸上当春天来临冰雪消融河水满溢回到岸边闭上你的眼睛重读我的来信让语言和美景像海浪般抚慰你的身体重读我的来信用双手蒙住你的耳朵静听天堂的歌声一页一页又一页像鸟儿一样翱翔飞翔飞翔飞翔我记得胡萝卜给我说,庄周也就是庄子,他的风格一个来说就是怪,对,这是一个很怪的纪录片,甚至它不能被称为一种记录片,就它本身来说,它似乎是一种仪式,一种象征,比方说意义,他要通过形式来表达,便有了符号,无数的符号就是我们的想象。还有这个大象的象征和我认为三角龙比较相近。到处都是美,而且是超脱日常生活的精神上的美,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构图,色彩,线条,意境都上乘,只是对于没有一定艺术感受力,或者不懂摄影艺术的观众来说,速度太慢,情节离奇,诗歌语言太过高深莫测,很容易失去兴趣。这片子一般人拍不出,拍出来后一般人没有能力去欣赏。1、每一帧都是摄影佳品;2、色彩有些压抑,相信有一部分人像我一样惊叹自己竟然看完了,不过这也意味着有一部分会放弃;3、以后看纪录片我会先详细了解后再看,这样可能可以更了解纪录片拍摄的背景等,就像参观博物馆,也要先去了解这个博物馆一样——2018.10.04要看懂此片要大量的想象力和大量的宗教、自然、哲学的知识,所以我只能靠想象力杜撰这部电影了,然而这于文字又是毫无价值的,索性如此吧,唯一让我感到无比坚定且确定的是:电影作者一再强调由羽毛变雪的神奇过程让我觉得这个片名起的没毛病母亲,我从子宫里降临赤裸,又将在归去重新赤裸。大地包裹着我,面具被粉碎,和霓裳共同重新化作你的一部分。象神踏到我们身上,众子为之欢欣。秃鹫俯身蚕食众子,众子又将重生。母亲,我将拔地而起,缔结着你的身体。故事至上的我一直对于那些只有摄影优秀的片子无感,甚至厌烦,但是突然间看到了《尘与雪》,完全超越了我对电影摄影美学的认知上限,真的是做到了每一帧都是艺术品级别,拍了十三年的格里高利.考伯特,佩服[抱拳]很刻意很美但不shock。导演一人基于摄影美感的主观视角作品,豹子的那段比较惊艳,但人物的虔诚更像导演刻意编排,触摸不到当地人的真实感受,有种看风景画的游离。无法入戏,便留出吐槽的机会。形式放大“漫长”感受,从而唤起古老、静谧的想象,观影体验仿似冥想。人、水、动物、舞蹈、伊甸园、僧侣、沙。旁白试图诗意诉说效果平平。营造的“完美”会阻隔真实感动传递。我居然完整地看完了,我居然完整地看完了一部这样的片子,29岁的我没有get这部影片,也没有觉得画面美丽,只对拿着羽毛起舞的舞者和女性美丽的身体有“美”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