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首页  »  废城记  »  废城记

废城记

废城记

主演:
内详 
备注:
1080p高清
类型:
纪录片 剧情 情电影 
导演:
曾茜 
别名:
Wandering Village
更新:
21-10-22/年代:2016
地区:
中国大陆
《废城记》内容简介

主aaa
导演:曾茜
语言:汉语普通话
地区:中国大陆
编剧:
类型:纪录片
上映时间:2016-07(FIRST青年影展)
别名:WanderingVillage
用户标签:纪录片,曾茜,紀錄片,大陸,中國,社會,中国,第十届FIRST
片长:61分钟
imdb编号:

北京鸟巢以北的东小口,3万河南人迁徙至此,他们回收这个城市的废品获取财富,在城乡之间寻找安身之处。家庭、家族、村庄,离开土地集体迁徙,汇聚漂浮在北京。影片散文式结构纪录了现代化进程中,城与乡之间的一种生活现状,农村的人们离开土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流离与栖守。

第10届FIRST青年电影展青年电影竞赛一种立场(提名)

废城记电影网友评论:

东小口原来是废品回收城镇。怪不得2012年、2013年在经纬学校支教时,479路公交车进入东小口路两旁就都是废品站。再熟悉不过的公交站,附近拐进去就是学校。那个时候的拆迁就已经如火如荼,学生在周边的机器轰鸣和断瓦残垣中,大声朗诵热爱祖国热爱党的课文。2013年12月,学校却已然无以为继……

电影的主题不是太明确,也不够深入。纪录片难拍,特别对象是一个熟人群体,想要进入他们的世界很难。小孩子的视角对于我来说是最看重的,她们对于家的理解,对于北京的理解,对于家乡的理解,都是模糊的。住宅区的集体搬迁,不论是对个体还是群体都是有害无利的。但这样的群体存在到底是不是有意义呢?

独特之处在于它开始聚焦于进入2.0时代的“强拆”。不再有手持摄影下尖锐的官民矛盾或1001种死法。而是一群靠卖废品积累了不少财富的异乡人:能买豪车,能返乡置业,但在强拆来临前,归属感的全面垮塌,所谓心灵废城。孩子们荒腔走板的河南歌谣说明他们对老家的认知都没了。去他妈的乡愁。

太乱了,导演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摄影对小女孩问的那句「北京好还是老家好」恶心死我了。刚看地图还是吃了一惊,去年冬天,第一场雪刚下过没两天,薇姐骑着电动车在清河边撞了一辆宝马,我过去找她,然后坐在车后座上陪她去DoNews楼里拿东西,居然就经过了东小口。那天真几把冷

我家住在东小口不远处,垃圾村曾经在清河边环绕,那年拆迁,老鼠满地跑,都快赶上兔子大小,不是北京容不下外地人,而是环境容不下更多的外来人口,我支持北京,还我蓝天碧水天高云淡红墙绿瓦风清月明柳莺花燕四季分明的锦绣天堂,北京就是咱北京人的大北京!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片中靠废品行业撑起一个家的父亲们,靠着辛苦和打拼,撑起一个家的生活。还有那两个性格迥异的姐妹花,很难想象他们人生将会是怎样的走向。外地人在北京,也需要有话语权。

镜头对准熟悉地域的陌生地点,熟悉职业的陌生人群,是很有社会意义的一件事。但片子本身存在一定问题,条理不清,节奏不对,人物和事件探析不够,仅仅是表面的镜头记录,缺乏深度和沉重。

不受体恤,不受眷顾;不受推崇,不受安抚;宁可凄凉,宁可孤苦;宁可无告,宁可被负。愿意以血泪作为冠冕的代价,愿意受亏损来度旅客的生涯;因为当你活在这里时,你也是如此过日子。

只是以记录的角度去拍北京边缘的一群外乡人,一群努力奋斗的养家糊口的人。生活的意义在哪?在这样的国度只要能赚到钱过上好日子才是王道,至于国家的梦让那些官门去做吧。

华语纪录片节给了老师一些免费的赠票,于是想着既然免费就去看看。感觉像是一部新闻纪实。香港太空馆的椅子直接间隔太小了,腿伸不直,两部纪录片一起展播累坏了观众。

那是一种被拉回童年的体验,农民工子弟学校、废品堆、狭小拥挤的房间,那真是的只是生存着。不同的地儿即使有着十年的距离依旧没多大变化。感觉素材不够,撑不起来。

别的不说,谁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会是那些相由心生性格乖张的孩子的同学?作为一部纪录片来说,不评价永远是对的,强势未必恶,弱势未必善,见的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