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关于萧红传奇一生的故事。20岁的她逃婚外地、却被抛弃;遇到萧军享受爱情,但两人终究无法厮守一生……在战乱的中国,萧红从东北到上海、日本,再到武汉、重庆,最终在香港停下脚步,完成巨著……
黄金时代电影网友评论:
许鞍华导演的关于萧红的人物传记,创作的黄金时代,悲惨的人物命运。导演用场景加上第三视角评论对萧红进行刻画,用客观的视角来讲述萧红。导演用3个小时,平静的叙述萧红的一生,让之前仅仅知道萧红的我了解她、理解她、同情她。一方面是萧红的文学地位,她以自己对文学的天赋,一改之前小说仅叙述的手法,用朴素的语言来叙述生活,像散文,像诗,在文学史上对小说的创造做出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另一方面,萧红可怜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部小说呢,她早年和表哥、和娃娃亲的故事迫使她一生漂流在外,从未回家;中间和萧军那刺痛骨髓的爱情故事,既爱又痛苦;夹杂着之后萧军、端木之间纠葛的情感纠纷,虽然这是高潮,好在导演没有在这花费太多的镜头,使得萧红的角色更丰满了;以及弥留之际端木奔波在外、骆宾基一直守候的不解之谜。满身的才华,飘荡的ccc一直嫌这个太长就拖到今天才看,其实看的时候感觉也没那么长,不算难看也不怎么好看,中规中矩的传记电影,大型左翼作家cosplay现场,不过确实制作精良。首先汤唯不是我心目中的萧红,太美太弱,不够凌厉决绝与萧肃。三个小时的表演并不惊艳,跟王佳芝区分不大,让我开始怀疑汤唯的演技。让演员打破第四堵墙,对着观众中叙述丰富主人公形象的做法值得关注。杨雪的出现让我挺惊喜的。我个人实在是对女作家的私生活没有太大兴趣,只想了解她们的创作,但很明显这部电影的重点放在了萧红的感情生活。还有我对于原封不动的让演员朗诵原作句子的形式不看好,非常附庸风雅,我不觉得真实的他们在日常中会那么不说人话。日本的那段时光真是她人生的黄金时代不过也是寂寞孤独相伴。萧军是个有担当的人却也是个对爱情不忠诚的人粗犷的男人大男子主义似乎接受不了自己妻子比她更具认可度总有自己的满腔抱负。而萧红要的不过是那个困苦时相互守护依偎的文学青年。端木家境殷实浪漫体贴却不能理解萧红也不能照顾她周全胆小懦弱。萧红选择跟端木在一起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结束了与萧军的感情有人愿意成全她。筋骨疼痛的时候皮肤出点血也就麻木不觉了...電影畫面中呈現的色調與時代氛圍很有感覺。敘事手法上是片段的呈現她與身邊的人事時代,輔以電影中的人們接受採訪般地對第四面牆的觀眾述說,又彷若自言自語般地囈語。全片幾無配樂,稍嫌克制的情感,頗有當時社會政治局勢下的壓抑之感。我想若是對蕭紅與同期的文壇時人沒有一定基礎認知或興趣,應該會覺得這部片散裂沉悶。我其實也僅是憑藉對蕭紅的興趣觀賞此片,不然平時真看不下三小時的悶片。这是一部我3年前看的电影了,当时看完没有产生什么震撼的感觉,就像潺潺溪流流过也就罢了。可是三年后的今天,当我毕业三年了,坐在电脑前面的时候,却不停回响着“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这段《呼兰河传》最后的结语。也尝试回忆电影的片段,却很难再拾起多少。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大概就是这部电影给人留下的感觉吧。战时流离和文人群像是引人入胜的,informative,以鲁迅段最佳,皆因王志文太好,又自带文学气质,整体提上气来。可后来失了分寸,萧红的文学和苦难都未讲透,失去了传记的力量,汤唯演得够好,是导演的问题,挺不喜欢讲述方式。还是值得看,毕竟有我爱的黄轩王志文王千源…怕是要脱粉…电影很长,真的很难一次性完整的将它看完;故事很长,几乎可以说是“颠沛流离的萧红的一生”;意味很长,深觉自己对那些名字的认知仅仅是知道名字而已,却不知道他们之间竟有这么多故事。除了汤唯还真想不出有谁来出演,王千源王志文黄轩朱亚文祖峰张译袁泉郝蕾等等等等,全部都是很惊喜的表演。记得当时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旁边大哥呼噜打得震天响????标准的许鞍华风格,平铺直叙,细腻绵长,是中国传记类电影的一次尝试。但是,从主人公萧红的角度来说,故事有些单薄了,感情线也感觉有些为了文艺而文艺。作协开会的视角,不知为什么想起了“中国摇滚30年成就研讨会”的画面233.。。我觉得无论是“作”还是“智商大过情商”都不过是现代人的视角,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能活出真性情,在“中国”都很难得。汤唯挺懂萧红的。一代才女,因童年缺爱导致的感情的支离破碎和命运的难测,天真又刻骨地活着,体验着,可最终走不出自我感情的深渊,但在那样对敏感心灵冷酷的环境下,谁又可以指责这样的天才呢?又看了一遍,为之前的评论很不好意思。但还总觉得鲁迅那段怪怪的。郝蕾的旁白响起来,鸡皮疙瘩都起了!但是郝蕾似是不在状态。袁泉很好,还有黄轩,粤华真好看啊,还有三十年代的哈尔滨城。很许鞍华,情绪静默流淌,但结构散乱,很多东西完全是为情绪而不是为内容服务。最后所塑造出来的只是一个乱世中的个体,情感很丰富,但缺少思想的厚度,很怀疑这是否是真实的萧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