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克劳斯·金斯基/伊娃·马特斯/WolfgangReichmann/WillySemmelrogge/约瑟夫·贝尔eee
导演:沃纳·赫尔佐格
语言:德语
地区:西德
编剧:格奥尔格·毕希纳/沃纳·赫尔佐格
类型:剧情
上映时间:1979-05-25
别名:浮石记/胡扎克/沃切克/沃采克
用户标签:德国,赫尔佐格,Werner_Herzog,WernerHerzog,1970s,德国电影,沃纳·赫尔佐格,KlausKinski
片长:74分钟(哥伦比亚)/81分钟(香港)/82分钟(美国)
imdb编号:tt0080149
沃切克是个小兵,和情人未婚生子,遭受满脑仁义道德的队长排斥。而沃切克又为了增加收入养家糊口,甘愿为多得点钱而做一位医生的实验品。后来,沃切克的情人和一名尉官发生恋情,他的队长以幸灾乐祸的态度嘲讽沃切克,加上种种压力底下,使他精神分裂。最后沃切克杀死自己的情人,但他又无法克服内心的犯罪感,便跳湖自杀,成为社会的牺牲品。
第32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沃纳·赫尔佐格第32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女配角伊娃·马特斯
沃伊采克电影网友评论:
#重看#浓重的悲剧氛围,在环境的逼迫与压榨下,渐渐非人化的惨烈过程,以赫尔佐格式的晦涩艰深探讨人作为生灵存在的荒谬性;性格的缺陷如原生的黑洞,在历经歧视与鄙弃后逐渐扩张为人性的深渊,他迷失在自我质疑的迷宫里,金斯基神经质的表演如量身定做,杀人片段之沉浸令人骇然;舞台化风格较明显,尤其是打光的聚光方式,高度凸显情绪翻转。#赫尔佐格说他并不想金斯基,猜想金斯基也不想赫老,毕竟每次都被他虐的不行,不过金斯基真适合癫狂神经质的角色。研究社会人怎样对待“不正常”人真是赫老的重中之重啊,绝壁非正常人类研究小组资深成员,且观他如何精细解剖沃伊采克从一个“准不正常”的人,一步步被社会“塑造”成一个真正的不正常人我从来也没有理解过《沃伊采克》怎么会有那么多的hooey。毕希纳在这部未完成的悲剧里是要讲一个失去了所有存在意义的人如何自我毁灭,可沃伊采克却完全不像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物。赫尔佐格的电影版里不是没有好的场景,但总之看上去就像根本没有指导过似的。演员们都在自顾自地念台词,毫无角色塑造。完成度很高的故事,取景到空间架构到人物形象再到社会性主题似乎都有同期法斯宾德的影子(法氏女主还出来打了个酱油)。关于现世文明的虚伪与社会压迫性的探讨,由舞台空间向影像空间转换完成恰到好处。金斯基太棒,极度压抑产生的恐惧与愤怒完美呈现在他原本就五味杂陈的脸上。几乎量身定制的角色。在信奉伪善的上尉眼中,沃伊采克是一个坏人而不是好人;在漠视生命的医生眼中,他是被剥夺自由意志的试验品;在妻子眼中,他精神错乱而不自知。荷索迷恋“疯子”的精神世界,他用慢镜头和古典乐展示杀人,罪案现场一幅大全景如同显微镜下的切片般细腻有呼吸感。“人类是深渊”,社会建构疯癫。金斯基夸张的精神病演出淡化了原著中来自于社会各方的压迫。大部分都没有配乐,匕首捅出的瞬间响起片头的曲子,加上沃伊采克悲凉愤怒的脸和放慢的镜头,效果还蛮震撼的。原著中的开场是沃伊采克和安德烈在割荆条,荆条暗示死亡。电影的开场是一片宁静的湖水,也预示着沃伊采克葬身湖底的结局。人即深渊,凝视久了会晕眩。赫尔佐格抓住了人性复杂的主题,在沃伊采克身上既有因地位低下而产生的自卑,又有失去爱人时所升腾起的杀心,这个悲剧人物融合了施暴者和受害者两种属性,金斯基用神经质的表演传递出了人物本身的不安与异化,杀人慢镜的诗性全片最高。4.5。1.荷索改编毕希纳,有一种硬邦邦的诗意感,贴合“浮石”之名。2.金斯基演得很赞,情绪悲怒流转,恍如忧伤野兽。3.正午时分,世上就像着了火。4.贴脸于大地,在幻听中对话母体。5.杀戮及棺葬段落以舞台戏剧感,一切归于寂静,就像世界毁灭。台词太复杂非常舞台腔,赫尔佐格喜欢用一些人物定格摆拍的镜头,但可贵的是他没忘记电影语言,镜头和声音去传达故事之上的东西。而且最近看多了赫尔佐格突然想起来拍电影是个很简单的事情,用镜头和声音去讲故事,有时候我们过于复习化了。饱和度极高的画面、简洁的服装、庄严的古典乐,这一切加起来都抵不过金斯基的表演。让一个疯子演员来演一个底层的悲剧内敛小人物,这种反差感让沃伊采克这个人物显得更有潜藏的力量。金斯基和赫尔佐格一样,身上都有神性毕希纳的话剧是好话剧,荷索将它拍成电影就明显有些单薄了,好在场景还原的不错,本片最大的亮点无疑是金斯基的神经质的表演。Ps:金斯基用刀刺妻开始那段明显穿帮啊,还用慢镜头,你是要我看的更清楚吗?意外改了一个毕希纳的戏剧,不过还是表达同一个意思,就是人性里固有的迫害别人的欲望。医生也是一个很有象征意味的角色,但军人的意味就不那么鲜明了。片子的灯光非常舞台化,最后的慢镜残酷而美丽。……